“不过,省政研室提出,国家正在进行复关谈判。复关之后,各种限制政策就会取消,所以化肥专营制度应当不会持续太久。
“我们应当有政策上的预见性,趁着现在国家还没有放开,我们和外商谈引进化肥厂的事情,能够有更多的砝码。如果等到国家放开了,各个省都会去争取外商投资化肥厂。我们省的经济实力和兄弟省份没法比,在竞争的时候很可能就争不过兄弟省份了。”
“我们现在就开始争,万一届时国家没有放开,我们怎么办呢?”高凡笑呵呵地问道。
高逸平道:“政研室那边建议,我们和外商谈判的时候,先不要说死,可以跟外商拖一拖,等国家的政策。”
高凡笑道:“政研室那帮人,是不是觉得外商和他们一样蠢?”
“说啥怪话呢!”徐盈含着笑斥了一句,倒也不忌讳高凡的亲爹在场。她这个准丈母娘也算是高凡的半个娘,还是有训孩子的权力的。
高凡倒也不便太放肆,当下换了认真的口气说道:“我觉得,咱们省政研室的那些人,该放出去锻炼锻炼了,总是泡在书斋里研究政策,是研究不出结果来的。
“中央负责决策的那些人,都是从一线出来,有斗争经验的。别看报纸上说起复关的时候都是漂亮话,在实际谈判中,咱们是寸土不让的,绝对不会为了什么全球化的口号而放弃核心原则。”
徐盈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高凡的判断。
国家为什么要复关,不是因为我们对自由贸易有什么信仰,而是看中了来自于自由贸易的好处。为了获得这些好处,我们可以做出一些让步,承受一些损失,但前提一定是收益大于付出,没有谁会傻呵呵地为了开放而开放。
相较之下,一些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就是纯粹的二极管思维了,他们听说自由贸易是一个好东西,于是便不分青红皂白,鼓吹无条件地追求自由,对一切政府管制都指手画脚。
省政研室那边,据说就是来了几个名校毕业的书生,说起理论一套一套的,但一点实际的经济管理经验都没有,徐盈对于这帮人也是非常不屑的。
在她看来,自家这个16岁就敢扯着化工部副部长的虎皮去承包劳动服务公司的准女婿,那才是真正的人才。
“复关谈判中,我们对农业问题是咬得最紧的,为此不惜让出其他领域的一些利益。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农业安全这个问题,是丝毫也不敢放松的。”高凡分析道。
“可是,我看到有文章说,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