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份不妥协的骄傲、近乎刻薄的直言不讳,以及隐藏在冰冷外表下的脆弱与温柔,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比企谷八幡自身不愿承认的、对“真实”的渴望与守护。
他们的靠近,是在侍奉部的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个个看似琐碎、实则折射出人性复杂的委托中,缓慢而必然地发生的。
没有刻意的暧昧,更多的是思想的碰撞、价值观的摩擦、以及在对“何为正确”、“何为帮助”的辩论中,逐渐加深的理解与认同。
比企谷八幡能看到雪之下坚持“正确”背后的孤独与代价,雪之下也能看穿八幡“自爆”式牺牲背后的温柔与绝望。
这种“看见”,是超越表象的,是直达内核的。
当比企谷八幡说着对“伪物”的厌恶,不惜将自己也作为祭品去摧毁虚假的和谐时,雪之下是少数能够理解,他这份决绝的人。
即使她并不赞同。
而雪之下那份试图挣脱家族期望、坚持自我道路的挣扎,比企谷八幡也感同身受。
他明白她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冰壳之下,包裹着何等敏感而渴望被真正理解的灵魂。
他并非用甜言蜜语去融化她,而是用他特有的、带着刺却无比真实的方式,去支持她、守护她,甚至不惜与她一同对抗来自外界的压力。
他们的感情,是在无数次针锋相对又默契配合中,是在共享了无数个安静而无需言语的午后时光中,是在共同面对困境、见证了彼此最不堪又最真实一面的过程中,一点点沉淀下来的。
它混杂着理解、认同、怜惜、竞争,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灵魂层面的羁绊。
当比企谷八幡最终确认这份感情为“真物”时,并非因为它符合了任何关于“恋爱”的美好想象。
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不完美、所有的冲突、所有的笨拙与痛苦,却依然坚韧地存在,并且让他们彼此都成为了更好、更完整的自己。
他们接纳了彼此的全部。
但正如托尼所说的,如果“青春”本身,在比企谷八幡早期的定义中,是一场“谎言”,那么,他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陷入”了这场他曾极力抗拒的“谎言”之中。
只不过,他所陷入的,并非他最初所批判的那谎言。
比企谷八所憎恶的,是那种为了合群而伪装笑容、为了不被排斥而放弃自我、为了符合“青春就该这样”的期待而进行的表演。
他看穿了其中蕴含的虚伪、妥协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