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此时已经看了资料,心中也没谱。
天气变化多端,就算是有气象卫星时刻监控,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领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目前很难用数字衡量,不过咱们可以绕过这一点。”
陈领导听到这个,来了精神,问道:“爱国,你来谈谈。”
“现在大家伙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在不确定强降雨的情况下,提前停工停产。”
陈领导点头:“这就是我们担心的。”
“如果能在降雨发生前半个小时或者是二十分钟,发布预警,让有条件的工人立刻撤离,没条件的转移到安全区域呢?”
黄教授发表意见:“我们的系统在三十分钟内的预报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其他领导不干了。
“三十分钟?”
“咱们如何在三十分钟通知几百万人?”
“是啊,大家伙不可能坐在电视机前,再说了,京城有多少电视机?”
“就算挨个通知工厂,那么多工厂也来不及,更别说其他的单位了。”
陈领导见会议室内喧嚣起来,双手下压,等重新安静下来后,看着李爱国问道。
“爱国同志,三十分钟通知数百万人,你如何实现?”
“防空警报!”李爱国指了指窗外挂在屋檐下的大喇叭。
防空警报在解放前就已经出现了,37年的时候,山城在发现敌机后,使用铁炮发射空包弹。
这玩意成本高,传播范围不大,随后被“红灯笼”代替。
山城还制定了规则,悬红色球1个,是远在宜昌的监视哨发现了日机。
悬红色球2个,是万县(今重庆万州区)监视哨发现了日机。
当敌机返航后,随后会挂出一个绿灯笼。
机务段的老陈来自山城,至今还会唱那边的童谣。
【“飞机头,二两油,鹅公岭,挂红球。
鬼子飞机丢炸弹,山城到处血长流。
跑不完的警报,报不完的深仇。
烟囱变成高射炮,膏药飞机磕响头。
娃儿也要当兵去,大刀砍脱鬼子头。”】
解放后,为了防止敌机入侵,防空警报得到了大力推广。
京城作为重地,各个街道、工厂、学校都配备了防空警报。
防空警报也从红灯笼进化为了电声警报器。
防空警报器有整套统一的管理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