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还是倾斜了双方对于白骨神宫的争夺。
微渺的支持已是天倾。
阴天子令行此方,遂是一剑,斩破了姜无量手中佛光碎骨剑,剖其面皮!
严格来说,他们都已超脱,但还都不算完整。活着走出这里,修补这猝然行之的缺漏,才能真正不朽而无上。
金身佛躯一裂即合,仍不免有金色佛血,流淌在姜无量脸上。使祂看着前方,如睁着带泪的眼睛。
祂说:“父皇,当初在【执地藏】身上,我们还有一局胜负,未见分晓。”
【执地藏】是从世尊尸体上爬起来的超脱。
而阿弥陀佛,是与世尊并举的佛。
当初大齐天子执戟往征天海,除了尝试推举武帝、天妃超脱外,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用【执地藏】的尸身,奉养青石宫里的天生佛子。
在【执地藏】的尸身上,长出寿也无量的阿弥陀佛。
更早之前,姜无量作为东宫太子,出使牧国,有天下知名的“三合之约”。其与北宫南图斗“信”,同施柏舟斗“剑”,同涂扈斗“知”,一胜一负一和,将原属于枯荣院的广闻钟输给了牧国……
当时相约,必三合全胜,乃归广闻。
姜无量以平局认负,而以全胜才还钟,向天下展现了大齐太子的气魄。牧国也在那场“三合之约”里,展现了草原霸主的深厚底蕴。
但其实那一步,根本就在谋划【执地藏】。
将广闻钟留在草原,镌刻苍图神使敏哈尔的传说,为中央逃禅做准备。
那一位源执而生的【执地藏】,早就被青石宫视作成道资粮。
阿弥陀佛正是要吞世尊之执,统一诸世禅信,掌握中央四方。
及至后来姜无量囚,枯荣院覆,故事走向了另外一种结局……
姜无量所论的胜负,是说祂本可以完成【执地藏】的谋划。皇帝固执其心,选择托举武帝和天妃,却因为景二的故意放纵,无罪天人的有心碍难,而功败垂成。
就如齐夏战争,皇帝用胜利证明了自己的正确。那么在天海战争里,他的“未能如愿”,或许也要成为错误的佐证。
大齐天子当然不会否认这一点,他的眼眸深沉:“你想怎么论这胜负?”
“父皇以【阴天子】为退路,失天玺而得冥玺,总不至于忘了这幽冥世界,本来是谁做主。”
姜无量合掌敬言:“您欲王制幽冥,阴土称帝……地藏王菩萨允许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