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没有八十万石,西凉军的存粮也才四十万石。按照马超的规定,在平时,每名军士每日朝食分发三分之一斗粟或小麦,晚食也分发三分之一斗粟或小麦;在战时,每名军士每日朝食分发三分之一斗粟或小麦,晚食分发三分之二斗粟或小麦。
按照一名军士一天食用一斗粮食来算,四十万石粮只足够将近五万人的西凉军,食用短短八十日!不过凉州多草原、多羌氐游牧之人,羊群众多。若加上羊马等肉食,西凉军可以坚持一百日。而且现在在街亭战场的,也只有马腾的不足两万人。粗略一算,存粮足够西凉军食用一百二十日。
而官军呢,按照同等计算,则可以坚持足足两百日!而且官军背后就是三辅、就是朝廷,势必还有更多的粮食。这还只是前线的存粮,一般来说,大军出征都在后方设立几个存粮之地,所以谁也不知道官军究竟有多少存粮、能坚持征战到几时!
杨阜很明白两军存粮对比之下,其实是两军实力的对比。官军的存粮远远多于西凉军,这意味着皇甫嵩甚至不需要投入野战、攻防战,他只需要坚守不出,持续消耗西凉军的存粮。待西凉军食尽粮秣,那么最后战争的赢家毋庸置疑就是他。
但杨阜此时决不能显露出一丝动摇。
皇甫嵩见杨阜面对官军如此丰厚的粮食储备,丝毫没有恐惧,反而镇定自若,微笑道:“不知西凉军中,有此量否?”
杨阜转过头来,面对皇甫嵩,一脸微笑地说:“我军实无此量。”
说出这句话,杨阜备感心酸。杨阜不禁握紧了拳头,心想总有一日,我西凉也会有丰沛的粮食,让西凉父老食之不尽、啖之不绝!
“哈哈哈哈哈!”杨阜话出,皇甫嵩麾下的将领们便大声嘲笑。皇甫嵩也不禁面露笑意。
杨阜毫不动摇,微笑着道:“车骑想知道原因否?”
皇甫嵩眯着眼笑道:“愿闻其详。”
杨阜转过身来面朝皇甫嵩军中的将领们,微笑着道:“西凉虽贫瘠,但也有北地郡土地肥沃,加之我西凉百姓勤于农桑,区区两百万石粮食,偌大一个西凉十六郡,岂会拿不出来!
之所以我军存粮不及官军,不过是因为我州刺史腾、我军将军超等,怜悯百姓饥饿疾苦,多次将军粮分发给凉州百姓。即使是我军平韩文约之战,到达最激烈之时,我州、我军,仍从为数不多的军粮中抽出半数,也就是七十万石,用于赈济饥民。凉州百万百姓,实赖之存活。”
听完杨阜抑扬顿挫的讲述,皇甫嵩、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