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里面的文字,深深震撼。
一干尚书为何不弹劾顾正臣,不是因为大家觉得顾正臣做得不过分,而是因为这本书的出现让顾正臣有了屏蔽一切攻击的铠甲。
书在这里,再多弹劾也无济于事,最多给顾正臣制造一点麻烦,一无法削了他的爵,二不能要了他的命,那这样的弹劾有什么用?
达不到打倒的目的,所有弹劾都是毫无意义。
《马克思至宝全录》中的内容惊世骇俗,却令人憧憬,最主要的是,大明正在朝着这里面的未来方向前进。
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不可能真正严惩顾正臣,要不然,谁给大明弄电报?
顾正臣不做事,所有人将这书里的字眼抠出来,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电力、电能,更不要说造电报了……
大家看到了弹劾无用,看到了顾正臣的地位稳固,所以没人愿意站出来,空空得罪顾正臣,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有这些不开眼的人,总觉得占了道义,是替天行道,所以就能弹劾成功……
说到底,政治上幼稚了。
徐达看着喊了三遍也没抬头一次的徐允恭,皱眉道:“这些东西,顾正臣就没给你们透露过?”
徐允恭摇头,翻过一页:“先生背负了太多,承受的压力也很大,虽然他没说,可我们都知道。至于这马克思至宝,是先生留在金陵的事,这一路上他也没说起来过。”
徐达端起茶碗:“说起来,这里面并没有描写日本进犯中国时的细节,可顾正臣讲过这些细节。”
徐允恭手指按在字眼上,终于抬起头:“先生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写出来,这就是一份纲领,并没有细目。只是父亲,儿以为,先生并不只是单单地相信马克思窥见未来。”
“何意?”
徐达神色严肃起来。
徐允恭看了看门窗方向,低声道:“火烧京都时,先生用三杯酒祭奠了。京都化为灰烬,在人刚能走进去时,先生命人将日月星辰红旗插在了京都最高处,仰望红旗时,先生流了眼泪……”
徐达紧锁眉头,起身走了几步,回头看向徐允恭:“所以,你是说,马克思窥见的未来,顾正臣他——不仅相信,还感同身受?”
只是未来景象的话,应该还不至于让顾正臣如此不堪,他毕竟上过战场多少次,手底下的亡魂无数,怎么可能轻易落泪?
徐允恭认真地回想着,回道:“好像先生经历过,或是看到过这些场景,而不只是单纯地听说。当然,这很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