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不存在,就开始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为啥留着瓦剌没收拾,就是因为这一点。
养寇自重不是没道理,没这个寇在,原本应该给军方的财政会锐减,相应的将官也会危险。
飞鸟尽,良弓藏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现在远火局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虽说老朱必然会想尽办法,去让人研究炸药,但远火局还要不要每年投入八十万两以上,是个需要商榷的问题。
地方卫所会逐步更换火器,并实现全军火器化,这是确定下来的事。
但现在全军火器化的进程,还有没有必要,要不要快速推进,必然会被拿出来讨论。
地方卫所似乎没有了装备火器的必要性,比如两浙、江西、湖广等地,要火器干嘛?
还有边镇火器化,原本计划五年做的事,会不会拖延到十年、二十年,甚至直接停下来,给几个神机炮,十几个虎蹲炮就完事了?
没外敌了,运过去,那不也是要生锈的嘛。
文官总有办法去削减,去控制财政,而一旦这些场景出现,那远火局就没了“订单”,自然而然会萎缩,继而影响了其研发能力,只保留部分生产火器的能力。
喻汝阳看到了这个可能性,所以找了上来。
顾正臣思索了下,言道:“远火局的投入不能削减,格物学院的投入也不能削减,这两个地方承担着科研重任。这件事你解决不了,我会给陛下写一封文书,说明要害。”
喻汝阳感激:“多谢先生。”
顾正臣有些疲惫,言道:“早年间你修过黄河大堤,可只是那么一段,并不足以护卫黄河两岸的百姓。将你放在远火局有些屈才了,我建议你跟着水利学院,去治理黄河。”
黄河一旦泛滥,数以百万计的百姓都会遭遇劫难。
喻汝阳拱手:“弟子正有此意。”
顾正臣笑道:“那就上书,请旨去治黄河吧。水利学院现如今找到了不少法子,你可以用用,尤其是建设泄洪区,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
喻汝阳了然,说了一番话便下了马车。
林白帆看着喻汝阳离开,对马车里的顾正臣问:“老爷不去远火局看看吗?”
顾正臣闭目养神:“不去了,陶成道知道这些,他也可以带人做到。现在就看远火局与化学学院,哪个先突破了。”
远火局最大的优势就是实验,不厌其烦地实验,而且对精度的要求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