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减轻患处疼痛,避免骨折端因移位造成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同时便于搬运,有助于后续治疗。为帮助战友有效自救互救,西部战区总医院卫勤训练中心教员卢洪总结了骨折固定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骨折通常伴有剧烈疼痛,患肢运动受限,患区压痛明显且出现肿胀、皮肤变色等症状。如发生关节脱位和严重骨折,肢体还可能变形。官兵进行固定前,可观察伤员有无肢体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感)、肢体功能障碍、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以便判断是否骨折,疑似骨折的应按骨折处理。发生骨折后应优先处置危及生命的伤情,再固定骨折部位,如对呼吸、心跳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出现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不同部位出现骨折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固定。锁骨骨折时,应先制作直板长约50厘米、横板长约55厘米的t形夹板,然后将t形夹板贴于背后,在两腋下与肩胛部位垫上棉垫,再将腰部固定在t形夹板下部,肩部固定在t形夹板两侧。如果没有夹板,可将毛巾或敷料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头分别绕两肩在背部呈8字形,然后在肩部打结,尽量使肩部向后张。上臂骨折时,应将手臂屈曲,夹板放在上臂内外侧,以绷带包扎固定,并用三角巾悬吊伤肢。前臂骨折时,将垫有棉花或纱布的木板或厚纸板放在前臂前后侧,用布带包扎,肘关节屈曲90°,再用三角巾悬吊。大腿骨折时先将伤肢拉直,夹板放在伤肢内外侧,外侧夹板长度上至髋关节、下至脚跟,内侧夹板放至大腿根部,关节处垫好棉花,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现场无夹板,可将伤肢与健肢并排摆正,用三角巾缠绕固定。小腿骨折时,取2块夹板置于小腿内外两侧,上端超过膝关节至少10厘米,下端跨过踝关节,在骨突出部位加衬垫,然后用条带依次固定骨折上下端和膝关节,再以8字形缠绕方式固定踝关节。下肢及脊柱骨折时一般应就地固定,固定材料不宜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纱布、棉花等包住,切记不要随意搬动伤员。脊椎骨折往往病情严重,应在保持脊柱稳定的情况下,将伤员平稳地移至硬板担架,然后用三角巾固定,切忌扶持伤员走动,或让伤员躺在软担架上。颈椎骨折时最好用颈托固定头、颈部,防止骨折移位,压迫中枢神经,造成终生截瘫。
常用的固定器材有卷式夹板和绷带。如果没有制式器材,也可就便取材。固定夹板可以用书刊、纸板、木棍、树枝等代替,绷带可以用衣服、撕成条状的床单代替。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将伤肢屈肘贴于胸前,再将伤侧衣襟向上反折包绕伤肢,扣于对侧衣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