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有自保之力。
可是,当一个技术官员,被朝野围攻的时候,皇帝的支持,其实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因为,这个人将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
而在这个时候,向太后忽然站出来,主动吸引火力,展现她对张氏的宠爱,就很恰当了。
因为,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别和太后犟!
尤其是不要去和一个掌权的太后的犟!
惹祸了她,你是顶不住的!
因为,只有皇帝才会讲大局。
而太后?
无论是吕后还是武后,不管是章献明肃还是慈圣光献。
惹毛了她们,真发起飙来,一道旨意落下,是会要人命的!
而且,死了白死!
孝道大于天!
太后要杀的人,哪怕是皇帝也保不住。
所以,当向太后出面,和张氏亲厚起来后,舆论场针对沈括的指责,虽然依旧如故。
但终究没有人敢扣沈括‘少正卯’的帽子。
最多,骂几句‘技巧小人’、‘奇技淫巧之辈’。
同时,御史台也好,谏院的谏官也罢。
对于沈括的弹劾和攻击,也一直在合理范围中。
当然,这也和目前,沈括以及他所鼓吹宣扬的‘格物致知之学’的影响力很有限有关。
不然的话……
恐怕新党和旧党,都不会容忍。
也正是因此,赵煦经常的配合着向太后,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在那些表演‘惧内’人设的大臣们面前,提起他们‘惧内’的事情。
意在告诉朝野——你们的小动作,朕和太后都看到了!
这使得这些人表演的更加积极、主动。
于是,朝野内外,那些蠢蠢欲动的想要攻击沈括的人,自然而然的就缩了回去。
毕竟,大家千里迢迢的来汴京,是为了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而不是来当强项令,做自爆卡车的。
何况,比起沈括和他的格物学。
毋庸置疑,还是蒲宗孟和他宣扬的‘涓滴理财学’更加可恨,也更显异端!
心里面想着这些事情,赵煦就问道:“冯节度,近来身体可好?”
“回禀陛下,泰山大人,老当益壮,近来奉诏编修《元祐大典》以来,深感皇恩厚重,每日五更不到便已起床,前往《元祐大典》书局……直到日暮方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