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个务实的主意,先将滞留在阳间的鬼聚过来再说,而且可以分设两个部分,先投新鬼入‘审判司’审判,再将无罪的和功德加身的鬼送至‘鬼城’,这样一来,所谓的‘地府’,除了相当于一个‘阴界大理寺’,还具有‘海关’的职能,只不过这个‘海关’,分割的是活人和死人罢了。”
无论哪个世界,只要存在“鬼”,就会有“阳间”和“阴界”之分。这是因为人死后的魂魄(也就是鬼),是不能长期和活人共存的。
若是活人阳气旺盛,那鬼就会很快被阳气“烧死”。若是活人阳气虚弱,那他自己也会受到鬼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受鬼气侵染而快速虚弱而死。
所以,将两个群体分开来,才是重中之重。
何禹听罢,顿时抚掌连连称赞:“道友此议甚善!
“分而治之,各司其职。借‘审判司’问功德、审罪过、定去留;以‘鬼城’安魂魄、序阴阳。如此,雏形可成,纲纪可立,有维系秩序之实效,正合此界当前之需!”
张承道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片荒芜却已显露出一丝生机的土地,以及那条细小的、流淌着微光的奈河。
思路虽已明晰,但具体落实,千头万绪。
无论是“审判司”还是“鬼城”,修建都十分容易,有基建金手指在,结合元婴期的修为,要不了一个月,就能搓出来个大概模样。
关键在于,难的不是砖瓦梁柱,而是维系这两处机构运转的人手与制度。
“审判司”可以归阎王管辖,也就是何禹,这是两人当初约定合作时就谈好的。
何况何禹经验丰富,见识广博,又擅长炼器——别小看炼器,像他这般修行数千年的修士,炼制什么拘魂索、生死簿之类的东西,再容易不过了。
这些东西之所以好炼制,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功用并不大,尤其是“生死簿”,这玩意儿几乎是不可改动的,只是起到一个方便查阅的作用。
一个人的生死命数,都是有定数的,“生死簿”只能看,不能改,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美丽废物了。
但“鬼城”,张承道就不打算再全交给何禹了。
这并非出于对何禹个人的不信任,而是基于长远格局的考量。
可以想见,一旦“鬼城”成了规模,其中的鬼民数量庞大,为了存在更久远,修炼几乎是必然的选择,鬼修也就会越来越多。
阴气充沛之地,鬼修之路虽艰难,却也有些门道,届时,鬼城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安置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