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来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些读书人为什么会过来兰芳,大家也非常清楚,留在南华是没有希望了。到了兰芳,只要讨好李德邻,他们还能保持体面的生活。
徐启明也不怕这些读书人跑了,这些读书人有几斤几两在东南亚已经传遍了,这些读书人只能留在兰芳,走是肯定是走不了的。
“师座,他们到了。”副官提醒道。
缓缓靠近坤甸港口的邮轮上
张傅之看着前方面前略显荒芜的城市,有些沮丧,他凝视着自己的手掌,这双紧握笔杆的手,已磨出出厚厚的老茧。
不禁回想起从矿场放出来后,他本以为可以自由了,结果警察通知他,他在三天后会被流放到兰芳。
当晚,张傅之哭了,哭得非常伤心,他怎么也不明白他为南华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南华政府一定要流放他。
他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不就是带着领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抗议南华政府的暴行吗?
他在民国也经常这样做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先是被警察抓了起来,后被带到矿井挖矿,好不容易出来了,又被南华政府流放到兰芳这片荒芜之地。
大哭一场之后,张傅之便和他那些也要去兰芳的朋友们商量,看有没有办法留在南华,但经过几天的努力,都失败了,听说这件事南华政府已经和兰芳政府达成协议了。
张傅之彻底绝望了,想到古时候的被流放的文人,再想到如今自己的处境,张傅之文思泉涌,在临近出发的短短几天时间内,他就创造了好几首不错的诗歌,针砭时弊,写得十分畅快!
在登船当天,他最后看着南华的土地,大声念起了李白的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后大笑着登船,笑着笑着,眼泪就不禁流出来了。登船后又乘着醉意写了一首离别诗,有些感慨地对着朋友说,他们这一批文坛精英离开后,南华再无文学了!
“傅之,还在想南华的事情!”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到了兰芳,就好好想想怎么在兰芳发展。”陈光启拍了拍张傅之的肩膀劝说道,他不希望好友一直这样沮丧着。
对于自己劝说好友带领学生罢课抗议的事情,陈光启感到自责,他没想到南华政府下手这么狠。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时期,他们这些读书人可以一边痛骂政府所作所为,一边享受着政府给予高额的工资和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