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想不出来,就感觉浑身都不舒服。
现在有了《关联感知》,再看一遍实验还是没有任何进展,难道那个没有发现的关键点,真的是超出了认知吗?
哪怕‘关键点’超出了认知,因为有具体的实验表现,也肯定能找到相关联的因素。
他干脆从原理上去分析,回归材料本身的特性。
现在只发现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拥有电磁干扰流动性的特性,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本身是一种特殊材料。
这种材料是一种随机微结构电磁场材料。
材料中的镍颗粒,是作为导电相随机分布在三氧化二铝中的,导电相指的是导电性发生突变的物理现象,属于物质相变的一种类型。
比如,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半导体相与金属相之间的转变。
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常规是绝缘体,而绝缘体拥有一种物理特性叫做‘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可以简单理解为存储电能性能的能力。
真空的介电常数为1,水蒸气以及各种单质气体,介电常数也都趋近于1.
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的介电常数是三氧化二铝决定的,数值大概在9到9.5之间。
这种材料特殊的地方在于,当镍超过某一渗阈值时,材料内部就会形成导通的三维金属网络,出现负介电行为,介电常数为负值。
介电常数为负值,显然就不是一种正常情况,也只有‘电磁超材料’才能拥有这种反常规物理的特殊性质。
所以‘张氏现象’发布以后,国际物理界普遍认为,张氏现象和镍/三氧化二铝金属的负介电常数状态具有直接相关性。
张明浩也能确定两者是直接相关的。
但更底层的逻辑呢?
为什么?
这就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电磁方向的微观物理原理了。
“看来还是要多学习,多学点知识,多看看理论文献,也许就能从搞清原理。”
张明浩想着。
电磁学的微观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只是电子运动一项就有大量可研究的内容。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他都抱着各种文献资料在研究,其中还包括超导相关的理论机制。
电磁学微观的领域上多数还是宏观的理论成果,微观上的理论也只能作为参考。
比如,超导现象。
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学者能把超导现象从微观角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