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坤都感觉很冤枉,明明是张明浩说的研究方向、陈帅想的实验方法,怎么事情就被安在他的头上了?
他感觉自己像是个背锅侠,而且专门背负面的锅。
但是,实验肯定不能说出去。
即便是在实验室内部,实验计划都是保密的。
一则是因为研究的不确定性,说出去没做出来,岂不是就丢脸了?
另外,也是考虑说出去的影响,因为他们是靠运气做实验。
陈帅说的没有问题,绝大部分实验都是要靠运气,但这种话也只能私下里说说,不能公开的说出去。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大家都默认的事情就是不能公开的说,否则就会有不好的影响。
不管其他人怎么评价,实验还是按照计划进行了。
博士生们制备出的材料,只有极少数品质好的,大部分品质都要差一些,很多都是对材料的直接浪费。
他们本来计划每天进行五次实验,后来发现一天能进行四次实验就很不错了。
他们是采用‘换班制’,张明浩和薛坤一组,朱炳坤和陈帅一组。
一个星期,他们进行了二十几次实验。
周五傍晚的实验是张明浩和薛坤来盯,正赶上下班时间,朱炳坤、陈帅也过来看看。
在实验准备好以后,几个人都出了实验间,隔着玻璃窗看着测定以上的度数。
41秒,测定仪上的数字出现几个跳动。
几个人都认真许多。
等数值跳动结束,朱炳坤问道,“刚才的最高数值是41吧?”
“是41,变得很快。”薛坤点头表示了肯定,随后道,“这应该是最高的一次了吧?”
“前天有个17和37,现在是41,还是没过线啊……”
陈帅拧着眉头说了数据。
朱炳坤叹了口气,总结了一句,“这个结果卡在有发现和没有发现之间,让人很难受。”
他们做了二十几次实验,测定到数值的实验不到十次。
绝大部分数值高点都在10以内,再包括这一次,只出现了三次高于10的数值波动,分别是17、37以及41。
从材料的质量角度去分析,流动性波动数值超过‘30’,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他们可以凭此确定研究方法没有问题的。
但是,41不比确定‘张氏现象’的实验数值高,也不能说有什么明确的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