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为论文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所惊叹,确实是一项非常精彩的研究。
但,是错的!
《正确感知》可以直接判断分析结论是错误的。
他也能直接找出问题。
论文上的分析看起来精彩,但有两个重要问题没有解释,第一个是为什么材料不能重复使用?
每一个制备好的材料只能进行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就无法发现同样的现象。
为什么?
第二就是为什么其他负介电常数材料没有测定到同样的现象?
近年来电磁超材料的研究是有成果的,有不少团队都制造出了负介电常数材料。
在张氏现象公开以后,肯定有团队用其他负介电常数材料进行实验,但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就说明其他的负介电常数材料无法制造出张氏现象。
当然,理论分析不完善很正常,但结论肯定是错的。
“不是电场转移。”
“即便实验检测到了明确的瞬时电场,也不是电场转移。”
“但确实和负介电常数有关。”
这是张明浩的两个判断。
虽然能做出直接性判断,也知道对方研究分析的缺陷,但在理论方向上就很难去反驳了。
主要还是知识领域的限制,他没有做过电磁学底层的分析研究,论文能全部看明白就很不错了。
“看来实验室确实缺少一个电磁学理论方向的专家。”
“否则可以学习一下……”
电磁学基础的理论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就像是超导的理论机制研究,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太多了,好多专业术语都需要查一下资料才知道,更不用说其中包含的复杂数学分析了。
这方面,他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
在理论上反驳不了,就只能拿实验来证明了,只要复刻出了东港大学的实验,再精彩的理论分析也没有意义。
张明浩研究了整篇论文,收获还是很大的。
他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实验还是要回归核心,围绕负介电常数特性来研究。
他能确定张氏现象和负介电常数直接相关,但稳定的负介电常数肯定无法制造出张氏现象。
所以材料上,镍的分布必须不均匀,让材料的负介电常数状态无法持续的维持住。
但即便分布不均匀,任何位置也必须在能让镍含量达到负介电常数状态的阈值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