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崇绮书院六人齐聚在房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的面色。
许宣将石王以神魂传来的这八字讯息告知众人,命他们参详其中深意。
也算是集思广益,毕竟都是有着光环的人物,未来不可限量,所以此时还是多锤炼锤炼。
谢玉沉思良久,眉头越皱越紧,终于开口道:“这八个字……并非寻常诗句,而是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鄢》。”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为同窗解释。
因为书本在当前时代为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若不是到最后时刻都不会出让书籍,所以各家藏书皆有所不同。
就连书院有着众多种类的藏书,但也不敢说齐全二字。
谢玉这话也是为出身寒微的几个人解释。
“《左传》为春秋末期史官左公所著。其人是姜太公二十一世裔孙,家学渊源深厚,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阐释《春秋》微言大义而作《左传》,被尊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连孔圣都尊称其为‘君子’。”
“所以在历史记载方面,《左传》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我等读书人自幼所读的春秋史事,多源于此。”
故事的内容也很简单。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郑庄公老谋深算,故意纵容其弟与母亲武姜的野心,待共叔段骄纵欲反之时,再名正言顺发兵讨伐。
事后,庄公怨恨母亲偏心,将其迁往颍地安置,并立下誓言:‘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若是故事到此为止,也不过是史书中寻常的权力倾轧与家庭恩怨,难免流于俗套。
它能流传千古,被历代儒生奉为经典,恰恰在于其后续峰回路转,化戾气为祥和,成为彰显孝道的典范。
郑庄公后悔了。
这并不难理解。
就像一个自幼缺失母爱的孩子,表面上表现得再如何愤恨决绝,内心深处却往往更加渴望那份遥不可及的温情,甚至会做出更多看似矛盾的行为,只为求得一丝认可。
这位雄才大略、连周天子都敢挥军相向的君主,终究未能斩断那份对母爱的眷恋。
一位名叫颍考叔的边境官吏洞悉了君主的心事。
献上了一条巧妙之计:“主公何必忧虑?若掘地至‘黄泉’,在地道之中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