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宣没有丝毫迟疑,立即以郡守名义发号施令,开始大张旗鼓地“搞事”。
首先便是整合资源。
郡府库银、驻军兵员、府邸供奉皆被迅速调动起来。
“还行,有点家底。”
眼界高的可怕的圣父能给出这个评论,也算是一种认可了。
而后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让原本就热闹非凡的“禹河文会”声势再上一层楼。
郡守府正式出面,宣布全力赞助此次文会。更令人惊讶的是,一直不理睬这场民间文会的郑廉郑大人竟亲自前往文会现场致辞。
只见这位郡守大人面色红润,大步登上高台。
“禹河古韵,圣皇遗泽……此乃荥阳千古未有之盛事……本官……定当竭尽全力……”
这番姿态,顿时赢得了在场众多读书人的敬佩。
很快,一篇篇文采斐然的《荥阳序》相继问世,无数诗词歌赋如雪片般涌现,将文会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有趣的是原本最负盛名的崇绮书院“三杰”与“三奇”此刻却莫名隐身,再未展现过人风采,甚至在所有重要作品中都找不到他们的名字。
但这并不妨碍其他风流才子争相与郡守攀交情表忠心。
毕竟,这位郡守大人俨然已成忠君爱国的典范。
若是能攀上关系,平步青云岂不是等闲之事。
郑廉你们这些年轻人只会写一些酸诗也配平步青云?
不得付出点代价啊!
想到这里也是心中隐痛,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实出发前,他曾私下向法王诉苦。
都这个时候,您这民间文会的鞭子怎么还不收回?老夫都快被抽死了。
法王的回答依旧很有气度。
“我们既然有能力解决问题,就不能浪费这个绝佳机会。此刻正是为你抬升声望的最佳时机。”
“放宽心。”
拍了拍郑廉的肩膀,语气笃定的不得了。
这番话语中透出的强大自信,确实让郡守更加安心。
看看咱们白莲教确实有真本事,连这种局面都能化为助力。
然而从“三杰三奇”的突然隐身就能看出端倪,许宣安的是一颗“关我屁事”之心。
他真正在意的是这数以千计的年轻学子自然散发的文华之气,是那些权贵子弟身上汇聚的庞大气运。
这些无形无质却磅礴浩瀚的力量此刻正被巧妙引导,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