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几何”……这个议题本身就十分微妙。
朝廷上的能人也是真能人,竟然能在“陵寝已被炸飞”的根基上讨论受损的问题。
还引经据典、煞有介事地讨论起来。
这位官员出列,言之凿凿:“陛下洪福齐天,自有上苍庇佑。依臣浅见,高祖陵寝定然受损不重,或许只是封土略有松动,殿宇稍有倾颓,只需派遣工匠,好生修缮一番,便可恢复旧观。”
那位大臣紧接着附和:“不错!邙山乃历朝历代君主择选的安葬吉壤,风水格局极佳,龙气盘桓,自有灵异。想来……定然能逢凶化吉,将损害降至最低。”
都水台的官员也是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禀奏道:“那山中弥漫的黄褐色毒水,其毒性正在逐渐消散,地脉之中汹涌的异水也已褪去,不知所踪。大约十日之后,应可组织人手进山勘察。只是……山中地形恐有巨变,届时可能需要将作监精通土木工程的大匠协助,方能确保勘察顺利。”
朝堂之上,众人皆在竭力淡化“皇陵飞天”这等惊世骇俗之事,堪称一场大型的官场真人秀现场。
那么,紧接着的第二件要事,便是如何为君父找补。
高原陵之事,总得给天下人一个看似合理的交代。
“不孝”“不孝”……
这两个字如同无形的枷锁,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压在龙椅之上那位“称病”天子的身上。
可万一……不是不孝呢?
就在众人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却始终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时,一位官员昂首挺胸,大步出列,声音洪亮地打断了所有人的议论。
“陛下圣德巍巍,如高山之仰止,似大海之难量!”
开口便是极尽华丽的辞藻,将晋帝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以仁治天下,以礼安邦国。其孝行,上承宗庙之重托,下启子孙之典范,诚可谓感天动地者也!”
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慷慨激昂:
“然,天降灾祥,必有其兆;人逢吉凶,岂无端由?今陛下突遭此疑似报应之厄,绝非天意使然,更非陛下德行有亏!定然是有奸佞之徒,心怀叵测,妒陛下之圣明,嫉陛下之仁德,乃暗中施为,造作蜚语流言,以此攻讦陛下之圣躬,妄图动摇国之根本,其心可诛!”
此言一出,真可谓石破天惊!
满朝文武先是愕然,随即神色各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