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完,依旧只是微微颔首,最后看向岑文本。
“文本,你初掌中书,众人亦荐你,你有何想法?”
岑文本出列,仪态端正,言辞清晰。
“陛下,臣本江南寒微,蒙陛下超拔,置于机要,常恐才不配位,有负圣恩。”
“太子太傅,天下师表,臣何德何能,敢居此位?然,”
他语气一转,带着文士特有的诚恳与执着。
“臣自幼熟读经史,略通文墨,深知储君教养,关乎天下文脉气运。”
“若陛下不以臣才疏学浅,臣愿以雕虫之技,侍奉太子殿下左右,讲论经典,切磋文章,涵养其仁德之心,陶冶其儒雅之气。”
“臣必兢兢业业,夙夜匪懈,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他的回答,突出的是自己的学问和文采,定位是“天下师表”,负责太子的文化素养和德行陶冶。
同样表达了愿意接受的意愿,但角度与长孙、房二人截然不同。
三人的回答,虽然措辞各异,但核心意思却惊人的一致。
不再推辞,愿意接受太子太傅之职。
这下,殿内的官员们都有些愕然了。
这三位,平日里哪个不是谨慎小心,尤其是涉及储君之事,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今天这是怎么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竟然都对这个看似位高权重、实则极易招惹是非的位置表现出了兴趣?
一些心思灵敏的官员,看看御座上神色莫测的皇帝,又看看下面那三位态度微妙的重臣,再联想到近来东宫太子的变化,隐隐约约也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这太子太傅之争,恐怕不仅仅是争夺一个帝师的名分那么简单。
李承乾站在百官之前,自始至终微微垂首,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这太傅之位,谁来做,他并不十分在意。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力量和方向,来自先生之能。
这些太傅,来了,也不过是这东宫里的新角色而已。
他自有应对之法。
李世民看着阶下三位重臣,心中念头飞转。
三人都愿意接,这反而让他有些为难了。
选谁?
李世民沉吟片刻,知道不能再沉默下去。
他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众卿之意,朕已明了。太子太傅,关乎国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