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像是突然想到什么,看了眼手表便匆匆离开,连报告都忘了拿。
我猜她是要去找王秋雅重新汇报这个重大进展。
等她走后,我问黄莉:“育苗的事有进展吗?”
“组培育苗的项目是林小晴在跟进。正好,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我跟着她穿过两道自动门,来到无菌组培室的入口。
在黄莉的指导下,我换上蓝色无菌服,戴上口罩和头套,又经过一阵强风淋浴,这才被允许进入内室。
组培室内灯光柔和,一排排架子上整齐排列着透明的培养罐。
林小晴正俯身在一个无菌操作台前,专注调整着显微镜。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护目镜后的眼睛因惊讶而微微睁大。
“姐夫,你怎么来了?”她连忙站起身。
“来看看你们的进展。情况如何?”我环视四周。
林小晴引我们走到一排标着批次的培养罐前,罐底铺着一层淡绿色凝胶状物质,上面稀疏长着几簇不足指甲盖大小的苔藓。
“这是我们最新一批实验体。虽然成功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但分化情况很不理想。这些苔藓完全达不到野生样本的靛蓝色泽。”
黄莉俯身仔细观察:“光照参数调整过了吗?”
“全都试过了。从光照强度到光谱配比,甚至模仿了天坑深处的特定紫外波段,但就是无法复现那种独特的蓝色。”林小晴叹了口气。
“而且生长速度极其缓慢,照这个进度……”
她没再说下去,但我们都明白,如果无法实现规模化培育,再伟大的发现也只能止步于实验室。
我突然想到一个方法:“如果把实验室搬到天坑,成功率是不是能提高?”
自然环境模拟不了,那就在原生态的环境下进行。
“是个好办法,不过难度也很大。”黄莉。
我也知道把这么多设备都搬到天坑确实有点复杂。
“那如果在双阳山外围建一个实验室呢?”我退而求其次。
原本育出苗就是准备在林小雨老家那里种植的。
林小晴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其实,我家祖辈就生活在双阳山,对那里的植物分布非常熟悉。
小时候常听老人提起这种特殊的蓝色苔藓,说它只在特定的山谷里生长。我选择植物学专业,多少也是受这个影响。”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这个巧合让人惊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