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的私怨,不冲突就不错了,此刻张温却夹道欢迎刘备。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刘备下意识的起了提防之心。
“张司隶,别来无恙啊。”刘备热情的打着招呼。
不管对方有什么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备也不惧。
张温见刘备面有笑容,暗暗松了口气,也回礼道:“托皇叔的福,我无恙矣。”
刘备更生惊疑。
还托我的福?
你有没有恙跟我何干?
又打什么歪主意?
似张温这类能屈能伸的官场老油条说的话,刘备半个字都不信。
果然。
寒暄一阵后,张温就开始扮可怜:“我虽然是司隶校尉,但河南尹不听我的,河内太守也不听我的,如今朝廷又委任了新的河东太守,恐怕用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弘农太守上任。我如今又得罪了董司空,今后难活命矣。皇叔若有司隶校尉的人选,我愿代为举荐。”
要论可怜,张温也的确挺可怜的。
先是三辅之地就划归雍州了,然后何进宦官政权,先后任命王允、许相为河南尹,董卓当司空后又以杨懿为河南尹。
河内如今又被袁绍等叛军占据,张温也管不了。
仅剩的河东和弘农,又因刘备表举荀攸为河东太守,再次让张温失去了掌控河东的权力。
唯独剩下了个弘农郡。
然而弘农郡在籍户口又只有少得可怜的五万户,弘农的世家豪族如杨氏也不是张温惹得起的。
换而言之:张温这个司隶校尉已经有名无实了,只要董卓一纸调令就能轻易将张温调入洛阳。
张温之所以会玩这苦情戏,就是想看看自己对刘备还有没有利用价值。
如果有,那么张温还能继续留在弘农;如果没有,那也只能亡命南阳了。
张温的运气倒也不错。
对刘备而言,一个熟悉的司隶校尉远比一个不熟悉的司隶校尉更有利用价值。
尤其是这个司隶校尉还跟董卓有私怨,这就意味着张温不会轻易倒向董卓。
至于会不会偏向刘备,就得看张温有没有眼力见了。
清楚了张温的意图后,刘备遂有了决断:“张司隶切勿忧虑,董司空不是小肚鸡肠的人。”
“我离开洛阳之时,董司空就曾对我说,他与张温司隶虽然有些私怨,但他现在毕竟是司空,不能因私废公,否则会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