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
旌旗飞扬,上书“乌程侯长沙太守孙”。
因袁绍檄文传入长沙,原本就对董卓有成见的孙坚,拊膺长叹当年张温没听自己劝谏,故有此祸。
孙坚也未多疑,便信了袁绍的檄文自长沙北上,欲入鲁阳与袁术合兵。
由于荆州刺史王叡一向对孙坚无礼,又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和,想要假借讨董机会诱骗孙坚斩杀武陵太守曹寅。
曹寅害怕被杀,遂又假传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让孙坚杀王叡。
孙坚本就恼恨王叡无礼,又怪王叡恣意挑唆,便假装什么都不懂就奉了曹寅的檄文,直接逼死王叡兼并其众。
随后又沿途聚兵,至新野时已有三万余众。
不过这三万余众并非都是能战之兵,除了长沙本部兵马外,几乎都是沿途聚集的县兵及豪强私兵。
想要形成战斗力,还得花时间去整顿。
孙坚原计划要到鲁阳再整顿兵马,结果刚到新野,袁术就派人送来军令。
“不知是何人为袁公设谋,欲害我性命耶!”
看着军令上“挑选精兵折道速抢武关,奔袭长安”,孙坚气不打一处来。
自新野到武关,有四百余里,自武关到长安三百余里,沿途又非平坦大路。
孙坚本就是自长沙一路行军而来,不仅士卒多有疲惫,还未整顿。
而今袁术却要让孙坚八百里奔袭长安。
若不是人未在鲁阳,孙坚真想抽刀架在对方脖子上喝问:彼其娘也,你是不是想害我?
“军令如山,不能不奉。此时袁公应也在整顿兵马准备兵入关中了,倘若孙府君不奉令抢夺武关,恐惹袁公怀疑。”长史公仇称扫了一眼军令,亦是蹙眉。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孙坚按下心头的恼恨,道:“武关肯定要抢,奔袭长安则可不必。”
“虽然献策的人不谙军务不明白八百里奔袭长安有多冒险,但对大势的分析却是合理。”
“袁公会采纳奔袭长安之策,应是无法攻克颍川,只能另择奇策。”
“若能夺取武关,袁公就有了入关中东攻洛阳的可能,等袁公大军同抵武关,便可以正兵之势攻破长安,又何须奔袭?”
军旅多年,孙坚亦是行事果决之人。
在确定了杨弘之策大势合理后,孙坚便令公仇称去准备粮草,而后又自三万余众中挑选了两千精锐。
又留异母弟孙静留在新野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