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恍然,问道:“你此番来寻我,可是刘皇叔有事相商?”
许攸摇头,道:“我本受刘皇叔嘱咐,游说南阳士民入关中,不料袁术忽然举兵武关而令南阳士民无法入关。今日前来,是欲寻刘荆州借些兵马,袭扰袁术后方。”
刘表微惊:“莫非许参军以为,刘皇叔守不住关中?”
许攸哈哈一笑:“刘荆州误会了。刘皇叔在关中多有强兵猛将,袁术若是屯兵南阳,刘皇叔即便有破袁术之心也无力远征南阳。”
“而今袁术主动入关中求死,我料之必败。若刘荆州能借我兵马,我便可伏于袁术之后,待袁术自关中溃败后再引兵攻之,或能生擒袁术。”
“即便不能,也可让袁术在南阳无立足之地,这对刘皇叔与刘荆州而言,皆是有利无弊。”
刘表闻言一叹:“实不相瞒。我虽有助刘皇叔之心,但如今亦是窘迫。还请许参军见谅。”
许攸低头沉吟了一阵,又道:“不如这样,请刘荆州赋我文书,允许我在南阳郡募兵。我又听闻颍川名士张咨避祸宜城,张咨在南阳多有士望,刘荆州何不礼待张咨?若有张咨同往,我必能募得兵马。”
“我与江夏太守刘祥有旧,作为回报,我愿修书一封给刘祥,即便刘祥惧怕袁术而不敢助刘荆州,亦可在江夏保持中立。袁术若败,刘祥为求自保,必会举江夏之众以附刘荆州。”
刘表不由一喜:“若许参军能让刘祥不助袁术,亦我之大幸也。”
荆州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者太多,若能以人情世故减少征伐,刘表自然乐意如此。
刘表又看向蒯良、蒯越和蔡瑁三人,三人皆是点头认可了许攸的提议。
如今正是分秒必争之时,达成约定后,许攸便提笔为刘祥致信。
以前都曾是袁氏门生故吏,许攸与刘祥也的确有旧,不过也仅仅限于有旧而非有情谊。
若非如此,许攸就不是来找刘表而是直接找刘祥借兵了。
许攸也颇有游说手段,除了分析利弊大势外,还在信中写了刘备喜好英才少年且在雍州认名士法真之孙法正为门生之事。
意思就是说:只要你保持中立,今后袁术胜你就将信烧了;若袁术败,你对刘皇叔就有恩情。他日你儿子若有天赋才气,或也能入刘皇叔门下。
派人将信送出后,刘表便与许攸同往拜访张咨。
作为前南阳郡吏,因受袁术忌惮而被迫避祸宜城,张咨心头也是气闷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