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想撤兵又怕丢脸,杨弘主动揽错,袁术也能装一波大将之风。
袁术点头应道:“杨长史言之有理。某又何必在此地跟刘备争一时之气?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刘备小儿,迟早会为我所败。”
“传我军令,退回峣关外。”
探得袁术又撤回了峣关外,刘备不由冷笑:“来了就想走,哪有那么容易?虽然袁术撤得很果断,没有等粮草不济时再撤,但我更喜欢有粮草的袁术。”
关中最缺的是什么?
粮食!
袁术有什么?
粮食!
不管袁术是通过什么方式筹到的粮食,既然来了关中,那就是刘备的。
“传我军令,全军兵向峣关。”
刘备的行动很果断。
在判断袁术要撤兵后,便将赵云营和典韦营都往峣关推进。
峣关外虽然有孙坚营,但自黄广游说孙坚后,孙坚就一直在怠战。
“孙府君,袁公退至峣关外,看来是准备撤兵了。可这个时候撤兵,刘备必会趁机反攻,我们是拦还是不拦。”长史公仇称面有担忧。
作为孙坚的亲信长史,公仇称也知道黄广前来游说一事。
虽然孙坚并没明确表态,但怠战之心也足以看出孙坚内心的动摇。
否则以孙坚的秉性,绕道峣关之后偷袭关羽后方的就不是张勋而是孙坚了。
袁术不能复刻刘邦破峣关,将不如刘邦猛也是关键原因。
若突袭关羽后方的是孙坚而不是张勋,即便不胜也不会大败,而刘备见峣关危急,也不会在蓝田死守。
届时再战,胜负犹未可知。
反过来讲。
刘备在蓝田守城不战,也是知道孙坚在怠战。
倘若孙坚敢悍不畏死的绕道攻打峣关后方,刘备同样会集中优势兵力先灭掉孙坚。
战场是灵活的,什么对手就用什么战术。
孙坚低头不语。
除了孙坚怠战外,袁术想让孙坚留在峣关作为断后之兵也是关键原因。
袁术是个很怕死的人。
可以不胜也可以败,绝不能死。
若将孙坚留在峣关外,刘备想要出关就只能集中力量先破孙坚。
可刘备一旦出关,那地利优势就没了,袁术甚至还可以再伺机杀回来助孙坚。
如此部署对袁术而言,是最稳妥也最能保命的。
迟疑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