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什么理由,弱小就是原罪。
就如关羽水淹七军后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江陵,胜败理由能从双方的战略高度到战术细节分析成百上千条,彼此之间可以争论三天三夜。
可究其根本,就一个原因:弱小。
倘若江陵城坐了个诸葛亮,别说吕蒙白衣渡江了,哪怕是江陵到陆口一带全都不设防,吕蒙也只能在江陵城外焦头烂额望城兴叹。
就如刘备在蓝田城头一边吃饭一边看袁术杂耍一般,袁术除了在城外破防骂街就只能灰溜溜的撤兵。
只有弱小之人才会怕背叛,强大之人会将背叛者碾碎。
刘备会养铠甲骑兵也是这个原因,生产力若不够,可以用时间来凑。
虽然现在只有八百骑甲三百马铠,但假以时日凑上两千骑甲两千马铠,刘备都不用跟对手玩阴谋诡计了。
长江以北,天下无敌。
关羽细细的琢磨刘备的教诲,若有所悟。
现在的关羽,虽然读了书但还不够多,仍需努力。
如古语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回了本寨的孙坚,则是召集了麾下将校,并当众宣布“我受袁绍檄文欺骗,误以为刘皇叔与董卓等人是矫诏废立,而今醒悟,深感后悔,决定不再为袁氏效力,只愿为朝廷讨伐袁术。”
普通的将校对反袁和助袁是没什么概念的。
袁氏是难以撼动的大树?那至少得豪强层次才能接触。
对普通将校而言,更关心能不能打胜仗活命,以及打了胜仗后主将能不能赏罚严明,蚍蜉撼大树也不是普通将校应该去考虑的。
故而,当孙坚决定反袁后,除了一小撮对袁氏有认知的将校迟疑外,剩下的将校都在高呼着要为孙坚效命。
袁氏虽然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但普通将校没有个直观的概念。
孙坚虽然不如袁氏势力强势,但普通将校知道孙坚骁勇善战。
讨伐袁术未必会死,反对孙坚一定会死,该听谁的军令,众人还是拎得清的。
“好!”
“既然诸位肯为我效命,我亦不会负诸位。”
“等到了扬州,扬州刺史会表我为破虏将军,今后尔等随我征战,皆可建功立业!”
孙坚豪气干云,一席话便调集了众人的热血。
长史公仇称虽然很惧怕反袁后袁氏的反扑,但在众人高涨的士气影响下也振臂高呼。
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