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家眷送去洛阳,肯定比留在开阳更安全更有前程。
阳都诸葛氏亦是个大族,族内亦多田宅,不过诸葛珪家中却不富裕。
一开始诸葛珪只是个县尉,后来被征辟为郡丞又无福消受,治病拿药又耗费甚多,去世之后,家中更是贫瘠,只剩下一妻两妾三儿两女相依为命。
顶梁柱没了,家中人口又多,不论是诸葛瑾还是诸葛亮,都得负起家中重担。
盖勋到任后,因为刘备的叮嘱,亦时常派人接济。
不过诸葛瑾诸葛亮兄弟都有傲气,即便盖勋派人接济也不会因此而坐享其成。
该读书读书、该耕地耕地。
不论是什么时代,欠的人情都是要还的。
屋中。
诸葛瑾将诸葛亮召至跟前,道:“先前盖刺史让我去州里出任小吏,我本想着要为父守孝故而没答应,而今想来,我过于迂腐了。”
“盖刺史时常接济我等,我却要以守孝为名拒绝,我只求个人名声而不顾盖刺史好意,非仁者所为。”
“故而我决定去下邳就任,家里的事就交给阿亮了。”
看着一本正经的诸葛瑾,诸葛亮虽小但头脑聪慧,直言点破道:“下邳如今被叛军围困,兄长你这哪里是去就任,分明是想去还人情。可你一介书生,不谙兵事,难道还想以游说之术劝张超退兵不成?”
诸葛瑾愣了愣,叹道:“果然还是瞒不过阿亮。盖刺史对我兄弟有救济之恩,如今盖刺史有难,我又岂能不去相助?”
“听闻张超麾下有一功曹臧洪,此人颇有贤名,若我前往游说,臧洪念我年少赴义,应可许我入城助盖刺史一臂之力。”
诸葛亮摇了摇头:“臧洪乃张超功曹,又岂会因你一人而坏张超大事?兄长若要还盖刺史恩义,只能另待时机了。”
“不过,我倒有个提议,或许兄长可以一试。兄长不如前往东海,游说昌豨。若能令昌豨起兵救下邳,或可退张超之兵。”
诸葛瑾蹙眉:“自盖刺史入徐州后,昌豨就一直在盖刺史和陶谦之间左右摇摆。此番虽然没有响应陶谦去攻打下邳,但也在东海按兵不动。”
“估计是想等双方争斗结束后,再决定听谁的号令。游说昌豨,我还不如直接去游说张超。”
看着摊了摊手的诸葛亮,诸葛瑾暗暗一叹。
原本还想忽悠诸葛亮,然后悄悄去下邳还盖勋的人情,然而看诸葛亮此刻的表情,诸葛瑾想悄悄走是不可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