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洪武十一年。六月初,淮南路、京东路、江南西路等地开始陆续降雨。
因兴修水利,提早下令屯粮。
此次旱情并未出现百姓啜糟糠,流民涌入京城等惨状,王安石的得意门生郑侠也并未献上那幅著名的《流民图》。
临近年关,降雨逐渐增多,编入河工营的百姓陆续领着银子粮种归向,预备着来年春季的耕种。
各地州府也已开始推行以蝗卵换粮米一事,一旦等其羽化为成虫,再治理起来就是难上加难。
荣昌伯府,后院花厅内,暖意融融,芳香萦绕。
女使小厮们面带笑意,步伐轻快的奉茶添点,盛维和李氏不久前已返回京城。
如今宥阳盛氏一族的祖祠朱门焕彩,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间尽显世家气派,连带着祖宅盛维也遣人重新修缮了一番。
今日,盛纮特意携王若弗登门叙话。
只见他身着暗紫色常服,抬手轻轻捋着胡须,笑呵呵道:“此行维大哥和嫂嫂实在辛苦至极,操办着族中一应事宜,小弟实在是感激不尽。”
“纮老弟这话说的太过见外了,咱们是一脉相承的骨肉至亲。”
“我在家中闲着也是闲着,能为祖宗基业尽份力,本就是分内之事,谈何辛苦。”盛维面带笑意。
此番他和盛长松领头捐献钱粮,设棚施粥,属实让盛氏一族在宥阳一带的名声大燥。
加之盛纮及时来书信提点,并未出现什么差错,宥阳县令及江宁知府等周边一众官员亲自设宴款待。
盛纮听到此话,脸上笑意更深,端起茶盏浅浅呷了一口后,继而轻声道:“三房那边可有暗中使坏?”
“唉!”盛维轻叹一声。
“好在纮老弟没去宥阳,否则看到他们那副嘴脸,还不知要被气成什么模样。”
“几次三番的来搅局,想要插手祖祠账目,四处煽风点火说我独断专行,不顾兄族情谊,铁石心肠。”
“我和松儿刚筹备施粥时,就乡邻间嚼舌根,说我们是作秀博名。”
“后来见百姓官府称颂,又想凑上来分一杯羹,要借着盛氏的名头收捐敛财。”
“好在我发现的及时,没让他们坏事,现下想想我都直冒冷汗。”
“说起来,绉三弟真是越来越不像个样子,做点事情来半点体面也不顾,活脱脱和三叔当年一个德行。”
盛纮抬眼看着他,忍不住扶额苦笑,“松哥儿在宥阳既要兼顾生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