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也觉得大宋这些年良将难寻,毕竟这百年来重文轻武,朝野间有点本事的男儿汉大多不愿参军,因为会被人看不起。”
“若是朝廷设立讲武堂,为国选将帅之才,想必会有很多人动心,这些年大宋王师装备了火器,对外征战唯胜不负,不仅长了臣民的脸面,将士们也不再向以前那样被人看不起了。“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既然冲元先生也认为可行,那就拿到朝会上议一议吧。”
许将苦笑道:“拿到朝会上议,恐怕反对的人会很多,官家应该清楚,百年来的积弊,非一朝一夕之功,大多数人还是很守旧,很保守的,官家欲提高武将士卒的地位,文官们可不会轻易答应。”
赵孝骞叹了口气:“朕每次推行新的政令,最后的结果都会引起一场地震,要么罢免大批官员,要么杀人立威,难道这一次也无法避免?”
许将缓缓道:“臣以为,官家不如再等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什么时机?”
“官家莫忘了,种建中正率军征战西夏,此为灭国之战,若能灭掉西夏,同时大宋占了天大的好处,捷报回京,自是臣民欢庆,那时官家再趁势提出设立讲武堂,阻力或许就没那么大了。”
赵孝骞两眼一亮,对呀,自己咋把种建中的六万灭国大军给忘了?
这一战的胜负其实基本没有悬念了,现在看的是种建中所部灭掉西夏后,能给大宋带来多大的利益。
无论疆土,城池,牧场,还是钱财,粮食,战马,以及对丝绸之路的彻底掌控,这些都是利益。
捷报送到汴京时,必是举国沸腾欢庆,大宋王师更是扬眉吐气,这个时候再提出设立讲武堂,问题就不大了。
当然,反对的声音或许仍然有,不过人数不会太多,毕竟军队对国家的作用,通过灭夏一战,朝臣们大约也看明白了。
国家得到了利益,私人难道没利益?就算只站在利益的角度,朝臣们反对的声音应该不会太激烈。
赵孝骞的心情稍微松快了一些,然后抬眼打量着许将,嘿嘿一笑。
“都说文人狡猾,以朕看来,状元公更是诡计多端,眼睛都不眨一下,便献上了良策,冲元先生之才,朕算是见识了。”
“您的这些本事,以后记得也要毫无保留地教给朕的犬子,那小子还没进大学就一脸的清澈,朕看了都着急。”
许将仰天翻了个白眼,道:“官家若不会夸人,可以不说话的,臣不是非要官家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