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砚修送上来的东西,这孩子真是有心了。”
提到周砚修皇帝也顺口说道 :“他这几年在清河干的不错,朕都看在眼里,前几日还让人送信说是过年要送朕一份大礼呢。”
闻言太后笑的更高兴了,她拍了拍皇帝的手:“知道你疼他,但也别一味的纵着他胡闹。”
皇帝附和的点点头,眼神转向面前的百寿图,半晌后他评价道:“这是砚修找来的绣娘,这绣工确实精湛,他有心了。”
皇帝看过的好东西不少,就是前年他的寿辰还得了寿王妃亲自绣的一架屏风,如今就在御书房里摆着呢,能让他夸上一句足可见这幅百寿图确实不错。
太后又是笑了笑,示意皇帝再看看。
两个宫女调换了位置,将百寿图的另一面露了出来。
半晌后,皇帝哈哈大笑:“我大晋真是人才辈出,可喜可贺。”
寿王妃进宫后也对东平县进贡的双面绣百寿图赞叹不已,她这人一辈子精研绣技,就是成了寿王正妃也没落下手里的功夫,如今京城各家还都以家中有一两幅她曾经的绣品引以为荣呢。
可她做了一辈子绣活,也没想到这绣品还能做成这个样子,说一句巧夺天工都不为过。
寿王妃心动不已:“太后娘娘,这绣娘技艺不凡何不将她召到京城,届时弟妹我也能腆着脸学上一学。”
寿王妃没别的意思,她单纯就是见着厉害的技艺手痒。
太后伸手点了点她:“你可算是承认这天下有人刺绣的手艺强过你了 ?”
寿王妃浑不在意的摆摆手:“太后您可别打趣我了,咱们大晋在陛下的励精图治下四海清明,人才辈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叫后浪拍前浪,我就是那前浪。”
寿王妃不仅刺绣的手艺精湛,这说话的艺术也是一套一套的,几句话不仅恭维了皇帝和太后,又将自己 的位置始终摆在下首,也难怪太后喜欢召她进宫说话。
等着笑够了,太后才继续说道:“让她来京城怕是不能,砚修说了这绣娘在东平县开了一家女学,专门给女子们传授刺绣,左右宫中不缺绣娘,就让她待在东平县吧。”
这也是周砚修在给太后娘娘的私信里专门说过的,他觉得太后要是喜欢这双面绣大可以从宫中挑两个绣娘到东平县去学,至于崔清漪在绣品完成的时候他就问过愿不愿意随贺礼一道前往京城。
等着贺礼呈上去,太后娘娘一高兴八成会留她在宫中,但崔清漪当场就拒绝了。宫中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