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管理能力。
他为人严谨务实,做事条理清晰,尤其擅长处理各类文书、整理档案、安排课程以及管理学院日常事务。
他表示甘愿在幕后做辅助支撑工作,为教学一线的先生们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确保学堂日常运作顺畅无阻,他的到来大大的解放了李五琰的双手,学堂内的诸多琐事完全可以交付于他来打理。
这四位新先生,或才学出众而际遇坎坷,或身份特殊而志向高洁,或踏实肯干而潜力巨大,或甘于奉献而术业有专攻,他们的性格、经历与能力,恰好完美地契合了桃源学堂对于“人师”而非仅仅“经师”的多元化、高标准需求。
至此,桃源学堂的教职工队伍迅速壮大至七人:
校长李五琰负责学堂的教学方向和事务统筹。
经验丰富的曲怀州和曲怀江两位先生,以及新加入的韩慕青、苏婉卿、林远志和周文彬。
学堂的教学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如今完全能够从容应对男女分班教学、不同学科门类的授课需求,连以往最为耗费精力的批阅作业、定期抽查背书等繁琐事务,也变得从容不迫、井井有条起来。
而学堂后方配备的五座先生小院也设计巧妙,房间充足,足以妥善安置所有先生。
其实,当初谢广福在规划设计这些先生小院时,便极具前瞻性地考虑到了不同先生的需求,将小院设计成了既可以满足家庭居住,也可以适应多人单间宿舍的综合格局。
每一座小院都呈规整的四合院样式,中间是可供活动或晾晒的空地,三面则分别是三个带有独立门窗、互不干扰的私人房间。
每座院子内部还自带一个公共厨房和一个采用了新式设计、干净方便的洗手间。
这种格局既保留了京畿道传统建筑的韵味,又巧妙地融合了新式的厨卫设施,可谓是大大的方便了像曲怀州先生这样拖家带口在此定居的教职人员。
一家子人住在里面,平日里各自拥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吃饭做饭则可以在还算宽敞的公共厨房解决,洗漱和如厕问题自然都在那新式卫生间里完成,生活便利程度远超寻常农家,甚至比许多城里宅院都舒适清幽。
而对于新来的那几位单身先生而言,这样的小院就如同条件极好的集体宿舍。
他们各自住进属于自己的独立小屋,平日里的三餐可以在学堂开设的公共饭堂解决,省时省力。
饭堂里做饭的是村里做菜很好吃的三个老婶子,虽然饭堂开五日停两日,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