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回想,这位可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北针王郑魁山嘛,当年被刘祖德整去甘肃当医生的那位。
邓铁涛一眼就认出了他,笑着拍了拍方言的胳膊:“方主任,这位可是西北中医界的活招牌,甘肃的郑魁山郑老!人称‘西北针王’,他的针法可厉害了!”
“说起来,当年他在你这年龄也是名动京城啊!”
“建国第二年在京城开办郑氏针灸诊所,针到病除,名声大振,每天找他治病的人多到门前堵车。”
郑魁山赶紧拱手:
“邓老您太夸奖了!说起来您是岭南中医魁首,我算什么啊?”
方言这时候还补充道:
“您还在1954年加入了中医研究所的创建,担任部门具体负责人,研究传统针法。”
郑魁山听到这话,当即看向方言,有些惊讶。
方言已经笑着说道:
“我听过您的事迹!是我师父说的。”
说完指了指一旁的师父陆东华。
郑魁山看到陆东华也是一怔,旋即试探性的问道:
“您是……陆老?”
“客气!客气!我们也是好久没见了。”陆东华笑着对郑魁山拱了拱手。
这时候跟着一起过来的西北中医都好奇的看向陆东华,能够教出方言这号年轻人,他们居然没听过名头。
现在才发现郑魁山居然还和他认识。
于是有人让郑魁山介绍下。
郑魁山赶紧给众人介绍:
“这位,陆东华先生,当年京城最能打的中医!”
“能打?”众人有些懵逼。
“能打是指的治疗骨科跌打?”有人问。
“不是,就是字面意思,最能打,我们中医多少都要学学功夫,他是这里面学功夫最厉害的,形意拳打遍当时京城武术界无敌手。”郑魁山说道。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样。
顿时不少人就失去了兴趣,能打算个什么?
中医还是得看医术。
这时候郑魁山却来了兴致,对着众人问道:
“你们看他现在多少岁?”
众人纳闷:
“也就是六十多吧?”
郑魁山问道:
“是不是和我差不多?”
“对啊。”众人点头。
郑魁山讲道:
“其实人家已经八十好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