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王老师的那位推了推眼镜,她看了眼墙上挂历的日期,肯定地说:“按理说,到这个时间点了,凡是档案被提走、确定录取的,通知书应该都经由邮局发出并送达了。如果还没收到,确实该去当地邮局问问,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地址不详或其他原因滞留在那里。”
她说着,好奇地看向沈云栀,“沈科长,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是帮谁打听吗?”
沈云栀笑了笑,语气轻松地遮掩过去:“是啊,我们家属院也有几位同志参加了高考,帮着问问情况。”
王老师了然地点点头:“理解理解。这次恢复高考,真是十年磨一剑,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别说外面了,就连我们局里,都有好几个年轻人办了停薪留职去参加考试呢!局长对此特别支持,说读书是好事,等他们学成归来,局里照样欢迎!”
又聊了几句,沈云栀便告辞离开了教育局。
王老师的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加重了她心中的疑虑。
时间对得上,姓周对得上,作文内容也对得上……
周小芸很可能不是没考上,而是考上了,那份承载着她全部希望和努力的录取通知书,却不知在哪个环节,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拦截、冒用了!
想到这里,沈云栀的心猛地一沉。
她深知,在如今这个信息闭塞、档案管理和通信核查都存在诸多漏洞的年代,想要冒名顶替一个人去读大学,对于某些手握些许权力、熟悉流程的人来说,操作起来并非难事。
只需要在关键节点,比如录取通知书的投递环节动动手脚,提前拦截,再利用关系篡改或补办户籍、学籍档案,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的人生,就可能被悄无声息地偷梁换柱。
她想起穿到后世后,看过的一些关于大学被顶替身份的新闻,那些因为错过了这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遇,一生轨迹被彻底扭转,只能无奈地留在农村,重复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或者草草嫁人,在琐碎和困顿中磨灭了所有的光芒与梦想。
而窃取他们人生的小偷,却可能顶着他们的名字,在大学校园里、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风光无限。
沈云栀用力攥紧了手指。
周小芸那努力挤出笑容说不气馁的样子,那说起还能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时眼里闪烁的微光,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那样一个坚韧、善良、在困境中依然不忘照亮他人的姑娘,不该落得那样的结局!
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周小芸的人生被如此践踏和窃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