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李兰勇的战场经历讲得差不多,刘一民迅速将话题带到战后,听他讲如何迷茫不安地来到燕京,看着社会的变化,一步步振奋起自己的精神。
“我来到燕大,感觉大学跟战场完全是两个样子,我们年龄差不多,但这是两个世界。我晚上当门卫,白天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知识,想在变革的时代有一番作为。
我底子太差,学不了多少。”李兰勇笑着说道,此时脸上已经没有汗水。
“其实现在国家正在普及教育,自学考试成为很多在职青年的首选。1984年开始,部队开始推广自学教育,我觉得战士们应该踊跃报考,提高知识文化水平。”
这时候自考学历价值高,有了这个学历就算是退伍自己找工作,也能更好找一点。
等讲到自己带领大队致富的经历,李兰勇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曲折和成果一一讲了出来。
最后以伤残军人的身份来劝从前线下来的伤残战士:“同志们,我知道大家都不好受,我醒来发现自己没有胳膊的时候,我恨不得那颗炮弹能够把我炸死。
白天晚上,心如死灰,后来我想明白了。相比牺牲的战友,至少咱们还活着。
或许咱们因为伤残,只能坐在家里,透过窗户远远地观察这个时代;无法适应这快速进步的时代;但相比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幸运多了。
我们的父母还能看一看他们的儿子,回家还能喊一声‘爹娘’。
我被炸伤,是战友拖着我回来的,也有战友为保护我牺牲了。我们可能被遗忘,但别忘了,我们应该替牺牲的战友活着,帮他们看看咱们守护的家。
李兰勇说完看了眼刘一民,刘一民冲他点了点头,李兰勇定了定神说道:“战友,好好地活下去!”
最后一句话,李兰勇平静的声音里带着无穷的力量,没有多少情绪,但又全是情绪。
刘一民起身轻轻地抱了抱李兰勇,冲着外面竖了一个结束的手势。
李兰勇没有说话,将耳朵夹着的烟取下叼在嘴里,走到外面点上后猛吸一口:“说着简单,真正想明白太难了!”
刘一民没有说话,也将一根烟塞进嘴里。李兰勇夺了回去:“你又不会抽,浪费我根烟,这烟可是我见客户才抽的。”
“小气!”
录制完毕,刘一民没有走,而是将吴组缃《红楼梦》的磁带稿酬取了出来,广电先做了三千盘磁带,也不知道多久能卖完。
“张台,国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