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信报》的文章,刘一民直接将报纸扔到一旁,对此他不没有太过在意。不过这个现象倒是值得警惕,随着中国电影或者走出去的越来越多,类似的报道定然层出不穷。
曹禹特意将这份报纸单独放在一边,也是想让刘一民留意一下这个现象。
“刘老师,文件夹里放的什么东西?”朱霖推开门问道。
“两个小家伙哄睡着啦?”
朱霖疲惫地点了点头,两个小家伙有几天没见朱霖,吃完饭后一直拉着朱霖不撒手,非得让她陪他们玩儿,朱霖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哄睡。
“没什么,就是一些西方报纸。何老先生在欧洲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了各大媒体上的常客。万老师想让我看看西方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刘一民起身疲惫地伸了伸懒腰。
“外国报纸啊,我看看,顺便学习下英语。”朱霖好奇地走到书桌旁,将刘一民扔到桌角的报纸捡了起来。
“你不困吗?”刘一民反问道。
从燕京开车到北戴河需要很久,加上又陪着两个小家伙玩了一阵,朱霖早就累了。
朱霖举起左手揉了揉脖子:“开车的时候挺困,但是下车就觉得没那么困,现在有点累,但还能撑会儿。我不想那么早睡,明天我晚点起。”
“行,有不懂的问我。”刘一民活动完身子后,转身将床单和被子收拾了一下,重新铺整齐。
“这报纸怎么能这样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朱霖生气地说道。
刘一民毫不在意地说道:“别生气,我都不生气,你生什么气?很正常的事情,无需太过在意。”
“我就是想不通,他们怎么能这样说,简直是冷血。何老先生可是救了数千名鱿太人啊,这样说简直是冷血,正常人都说不出这话。”朱霖气愤不已。
刘一民笑道:“这份不好看,你换一份,别跟报纸怄气。西方的报纸可不讲什么道义和底线,要么为雇主负责,要么为销量负责。”
《电信报》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和讨论,但光靠《电信报》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主流舆论。
《上帝的签证》里涉及到三个群体,中国、纳粹和鱿太人。目前欧洲反纳粹是主流且属于政治正确,自然不会有人替纳粹说话。
何凤山的事迹宣扬出去,中国和鱿太人都是获利方。这件事情从《上帝的签证》发表,到何凤山到处演讲,里面少不了鱿太资本控制下的媒体广泛宣传。
鱿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