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当时工地的一个临时工人的证词,他说在事故发生前看到‘两个穿西装的人’与苏教授争吵,但这份证词被标注为‘不可靠’。”
邢从舟仔细阅读那份证词:“工人描述其中一个男子‘右手有奇怪的疤痕,像蜈蚣一样’。”
两人对视一眼——这个描述与老糖王对糖画定制者的描述高度吻合!
“所以当时确实有外人出现在工地,”邢从舟兴奋地说,“而且很可能与苏明远的死有关。”
他们继续翻阅,发现更多被当时调查忽略的线索:有学生提到事故前一天,苏明远收到一个神秘包裹,之后情绪异常焦虑;工地保安记录显示,事故当晚有未登记的车辆进入工地;甚至有一份被归档为“无关”的天气报告显示,事故当晚当地发生了不寻常的轻微地震,可能影响工地地质稳定性。
“如果这不是意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邢从舟沉思道,“那么动机是什么?苏明远发现了什么?”
宋冰拿出平板电脑,调出一些资料:“我查了苏明远当时的研究笔记。在事故前一个月,他发表了一篇论文,质疑某些私人收藏的商周文物的真实性,认为可能存在一个庞大的高仿网络。”
她放大一篇论文摘要:“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到了一种特殊的鉴定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文物表面的微量土壤成分,精确判断其出土位置和年代。”
邢从舟想起在青铜爵内发现的特殊土壤残留:“所以苏明远可能发现了‘青龙会’的伪造网络,因此被灭口?”
“可能性很大。”宋冰点头,“而苏兰心可能发现了真相,花了二十五年时间准备复仇。”
但问题仍然存在:为什么现在?为什么用如此复杂的方式?
傍晚时分,当两人准备离开时,档案室管理员——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犹豫地叫住了他们。
“警官,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老人 nervously推着老花镜,“关于苏教授的事故...”
邢从舟立即鼓励道:“请说,任何信息都可能很重要。”
老人深吸一口气:“事故那天,我正好值班。晚上接到一个电话,要找苏教授。对方声音很急,说有重要事情告诉他。”老人顿了顿,“我转接过去后,隐约听到苏教授很激动,说什么‘果然是这样’、‘必须立即停止’。”
“后来呢?”邢从舟追问。
“后来...就在通话中途,线路突然中断了。”老人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