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炬:“母亲是指……我们在华国根基的松动?”
“松动?”姜玉唇角勾起一抹苦涩又带着洞察的弧度,“何止松动。那几乎是一片……被遗忘的冻土。”
她手指在虚空中轻点,原本气势磅礴的金、碧、暗金三道光带旁边,悄然浮现出一片相对微弱、分布散乱、且色调灰蒙的光点群。这些光点如同黯淡的星辰,散落在华国的版图上,与那三条璀璨光带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这些,就是你母亲我,当年离开前,凭借个人能力和对故土的眷恋,在华国苦心布局的投资。”姜玉的声音带着追忆,也带着痛惜。
“涉及能源配套、生物技术孵化、基础制造、乃至一些民生项目。初衷,是为家族回归铺路,也为家乡尽一份力。我离开时,留下了足够的资金和看似可行的规划,并委托了专业的团队或当地有能力的伙伴管理,每年都有巨额的维护和发展资金注入,从未短缺。”
阎月清凝视着那片黯淡的光点群,脑中瞬间闪过她过去几年暗中巡查这些产业的所见所闻。
她的声音清冷地接上了母亲的话:“是的,我巡查过。结果……令人心寒。母亲,您知道吗?您投在西北的那个大型光伏材料基地,原本技术领先,设备一流。但这些年,管理团队为了短期报表好看,将核心研发预算砍了七成,转而去炒当地的地皮,建了一堆华而不实的配套商业体,技术早已落后主流两代。厂区里,昂贵的进口设备蒙尘闲置。”
“还有南边那个生物医药孵化园,”阎月清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拿着最前沿的专利授权和启动资金,园区管理者却热衷于搞关系……真正有潜力的初创团队得不到支持,反而是一些空壳公司靠着包装骗补贴活得滋润。核心专利?转化率低得可怜,甚至被私下授权给了关系户,回报寥寥。”
姜玉静静地听着,女儿精准的描述印证了她最深的忧虑。她接口道,语气带着洞悉世事的沧桑:“这并非孤例。月清,你看到的是现象,我们此刻需要深挖其根。为何同样是我姜家名下的产业,在两个区域的发展居然截然不同?”
阎月清思路清晰,直接点出关键:“我认为,一是外部政策环境的波动性与管理者的短视形成恶性循环;二是总部,也就是母亲您的长期‘缺席’,导致监管失效、人心涣散、方向迷失。”
“说下去。”姜玉眼中流露出赞赏,鼓励女儿深入。
阎月清指向那些灰暗光点,“华国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调整频繁且深入。比如新能源补贴退坡、环保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