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麒麟号在内的三艘快速帆船,那是银子能买到的?
殷正茂的功劳很大,陛下认可,但吕宋总督府是大明的总督府,不是他们殷家的自留地。
冯保回禀之后,朱翊钧才下了圣旨,这次没有阁臣反对,大臣也不再连章上奏,关于国姓爷离世后,吕宋将会何去何从,算是暂时落下了帷幕。
皇帝要在三月初三下江南,驻跸松江府足足六个月的时间,在九月份的时候,再回到顺天府。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大明皇帝驻跸松江府的时间,会是在九月到来年的二月,因为朝廷口径,一直说的是避寒,而且京师在冬春季节,还有霾灾,皇帝躲到松江府合情合理。
但三月到六月驻跸,这个时间段一出,大臣、街头巷尾的百姓,也只能用磨坊里的驴去形容了。
陛下在顺天府吸饱了霾灾,再去松江府感受夏季太平洋台风的威力,可以说是两地的苦都吃了。
这么制定驻跸计划,其实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更好的处理政务,每年十月份开始年末大审计,陛下在顺天府,能够更快的处理政务。
围绕着皇帝南下的新一轮争锋开始了,首先就是随扈名单。
太子监国不得随扈,二皇子朱常潮将会随行,而皇后、冉淑妃、顾庄妃也会随行南下,对于宫里的安排,大臣们不敢多说,因为二皇子随扈南下,已经非常明显了。
如果太子在京师出什么事,二皇子也不差,但把太子做掉,就要承担皇帝陛下本人怒火。
不用试图用杀死皇子的方式,逼迫陛下妥协,陛下的性格,只会选择玉石俱焚。
随扈名单最大的争议是张居正,张居正已经事实退休,看起来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全楚会馆、清理过的张党、吏部、内阁诸事都交给了申时行,张居正已经不理国事。
按理说张居正应该无害了,是否随扈南下,都没有必要争执了。
皇帝想着让张居正随扈南下,张居正几次上表以年老体衰拒绝,大臣们也觉得没有必要。
但最终结果是张居正、戚继光仍然随扈南下,太子、次辅凌云翼、李如松镇守京师。
“先生,朕若是不带着先生一起去,怕是还没走到松江府,先生要造反的消息,就传遍大江南北了。”
“他们就不敢这么折腾戚帅,生怕把奉国公给逼反了!一群欺软怕硬的家伙!”朱翊钧在宜城侯府是非常放松的,把平日里的伪装全都卸掉,话里话外带着十足的情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