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上,主要考虑的是皇帝的信誉,但真正做事的臣子,比如在松江府的李乐、王谦,看的更加清楚,海外的通行宝钞,根本不用兑现,所以超发的问题,其实完全没必要困扰。
朱翊钧沉默了许久许久,才说道:“朕想的片面了,这话到外面,绝对不要乱讲。”
“臣遵旨。”王谦赶忙应承道,他就是跟陛下说说,去外面胡说八道,那不是等着被陛下砍头吗?
在王谦看来,皇帝陛下的思虑当然是正确的,但陛下思虑并不是完全周全的,因为陛下远在京师,不在松江府,对吕宋宝钞的具体运行,了解不是很多,想不到这方面理所当然,所以才走入了一个死胡同里。
万历黄金宝钞,从来不存在超发问题,因为不用对海外的宝钞进行兑现,海外夷人没有能力让大明兑现。
夷人有快速帆船吗?有三十六斤火炮吗?有十六万训练有素的水师吗?没有这些,还要让大明兑现宝钞,那是在找死。
这话很没有道德,所以皇帝不让王谦乱讲,对王谦本人不利。
王谦和皇帝陛下又沟通了许久,他才俯首告退。
“这些个读书人啊,满肚子的坏水!”冯保看到王谦离开后,啧啧称奇的说道,能说文臣坏话的时候,冯保绝不说一句话好,但冯保不认为自己说的是坏话。
这王谦,真的是太坏了,惑乱君心!
人无信不立,怎么能蛊惑陛下陷于无信的危机中?
这些事儿,大臣们悄悄做了,不用让陛下知道就是。
“国姓爷也是个读书人。”朱翊钧翻看着手里的一本奏疏,殷宗信写的《吕宋概要疏》,满篇全都是仁义道德,但朱翊钧看来看去,只看到了吃人两字。
万历四年,殷正茂推行许民自耕,看起来是汉夷都可以做自耕农,怎么看都对夷人有利。
但到了万历二十年再看,吕宋的自耕农里,根本没有夷人,撒把种子看天收的夷人,根本种不过精耕细作的汉人,更不用说人力成本更低的种植园了。
最后这些夷人垦出了荒田,就成了种植园的一部分,所以夷人是实际上的垦荒主力军,但垦出来的田,最终都流向了种植园。
万历六年,殷正茂再推行政令,铜镇之外,许民自理,就是允许夷人部落自己处理自己的纠纷,这政策看起来更加仁义了,看起来非常的尊重夷人。
可到了殷正茂离世的时候,铜镇的范围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而且多数都不是攻城略地武力征服,而是这些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