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早就说过了——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对于大宋的士大夫们来说,【机心】是不可接受的。
不止是因为【机心】不纯,非君子之道。
更是因为,机械、机巧之事,乃是劳力的事情。
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士大夫,若去从事机械、机巧之事,就等于自甘堕落,自我承认,自己已处于‘劳力者】的角色。
要受制于人的!
何况,机械、百工之事是很脏的,也是很繁琐的。
让他去宣扬、鼓吹,沈括、苏颂在做的那些事情。
还将之奉为正道。
蔡确本心是不大认可,也不想接受的。
这在大宋很正常。
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是绝难接受,自己需要和小吏、工匠、百姓一样,去弯腰做事的。
像蔡确在福建,主持市舶司的筹备工作。
他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带着福建的名流、乡绅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
并在这个过程,向这些人宣讲朝廷的政策,鼓励他们出海经商。
然后就是给都堂、官家写信。
要政策,要资源,要优待。
剩下的其他事情,他一概不管,统统交给陈偁、吕希绩等官员,给这些人定个KPI,按期完成的有赏,没有完成的,就上书朝廷,要治他们的罪!
对他来说,事情就是这么办的。
他也习惯了如此。
所以,对官家的各种暗示,他一直假装没听懂。
反正,官家也没强求他。
不是吗?
不然,今日官家为何要将他的儿子蔡懋叫到御前,还让蔡懋传话给冯京?
进而,将运河这样的大事,交给冯京来主导呢?
……
看着冯京的背影,赵煦靠到坐褥上,眼睛悄悄的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大臣。
最终,赵煦的视线,停在了正老神在在,一副智珠在握的蔡确的身上。
“蔡相公啊蔡相公……”
“朕给相公递了这么久的梯子,相公都不肯接茬……”
“朕也没办法了!”
“只好让相公认清一下现实!”
选冯京这个元老来主导、规划【会通河】工程,是赵煦思虑良久后的选择。
之所以选冯京,是因为这老登和他背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