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史福敏奏请宽赦谢济世、李绂、孙嘉淦一干直臣之议,尔等持何议?”
这一天,已是乾隆元年四月底,京师圆明园一带,翠绿一片,鸟雀叽叽喳喳之声不绝于耳。
弘历在御门听政时,所听到的各类新的提议,也同样越发增多。
满臣福敏,主动为谢济世、李绂、孙嘉淦这些在雍正朝因为结党徇私被治罪的汉臣们求情,便是其中一例。
满敏为此,还在奏折里言这些人虽狂悖犯上,然实有忠君直陈之意。
弘历知道,科甲出身的福敏,是满臣中很同情这些敢犯言直谏的汉臣的。
不过,他也清楚,福敏作为他昔日乃至雍正昔日的满文侍读师傅,敢这么做,也不真的是由于同情这几位才这么做,而是在主动带起进一步宽赦昔日被雍正严惩的一批大臣,以达到新朝收拢人心的目的。
谢济世、李绂、孙嘉淦这些人,虽然说都不怕死,但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君子,都各有各的心思,也不是单纯的小白兔,要不然也不会名重天下,何况,玩政治的素来也少有善类。
可他是皇帝,用人也不是看君子小人与否,而是看有没有用。
谢济世、李绂、孙嘉淦既然因为顶撞之前的皇帝,而已经名重天下,那就有利用价值。
尤其是,如今要在南方进行清丈,需要代表中下层地主的中下层士子们,更加愿意相信皇帝清丈收拾大地主一切都是为了社稷长治久安的时候。
所以,弘历才会在御门听政时,提出此事。
他这样做,其实就是释放要宽赦这三人的信号。
不过,弘历虽然释放这样的信号,但他想的是,借宽赦之名,让这三人去更远更偏的地方做官。
他可没打算让已被流放的谢济世和李绂回来,当意见领袖,搅乱朝堂。
甚至,他还打算把还留着京师于户部银库效力的孙嘉淦也派出去。
因为,这三人都是一个路子,不贪财不怕死,但就是爱名爱整党同伐异那一套。
尽管,如今朝中大部分官员也都有官官相护的毛病,可至少没这三人这么典型。
这三人毕竟为了党同伐异为了声名是连命都不要的,雍正没有杀,也是因为三人毕竟不贪财,没有做大奸大恶的事,在民间的确名声很好。
所以,弘历把他们放出去,既让他们不能党同伐异,也能够利用他们不贪财不怕死的特点,去地方上确保各项新政没有被过度执行,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