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敷衍。
他甚至已经计划好了。
让谢济世继续往北去雅克萨,在那里任巡牧御史;
让李绂去庙屯,任屯田都御史,负责种新粮、种白菜;
让孙嘉淦去瀚海厄尔口城任仓场侍郎,管理在瀚海一带的粮食储备与贸易。
连陆生楠,他都打算重新起用为巡外御史,继续去乌第河以北巡视调查,以确定将来在这些地方是推行封建制还是郡县制。
因为,按《尼布楚条约》的规定,大清和罗刹国的东段边界是以外兴安岭为主要界线,其中与乌第河之间的领地如何划分则待议。
而外兴安岭并非单一山脉,而是有南北两支,南支大致位于乌第河南部,北支则延伸至乌第河北部,向北一直延伸到楚科奇半岛东端,所以对于待议地区的具体范围,就可以存在不同的解读。
若以外兴安岭南支为界,待议地区主要是乌第河以南、南支山脉以北的河谷区域;
若以外兴安岭北支为界,待议地区范围则涵盖后世楚科奇半岛南部、堪察加半岛及西伯利亚太平洋海岸大片区域。
这才将来无疑有的扯。
弘历作为志在为后人据有更多资源的皇帝,自然只会承认后者,即以外兴安岭北支为界,而且要在将来,把这待议区彻底变成大清领地的。
这样,大清就能在北冰洋沿岸都有领地。
所以,弘历才要以宽赦降恩为名牺牲陆生楠,让他去乌第河以北的后世楚科奇半岛南部、堪察加半岛区域调查一下。
反正,他陆生楠不是封建制的推崇者吗,在漠北蒙古体验了封建制生活,那就可以再去既没有封建制也没有群县制,而是原始部落散居,且需要重新进行文明开发的地区调查一下,看看那些地方适合什么制度。
而陆生楠无疑也会成为第一个代表中央王朝去过待议地区的钦差官员。
注定是要留名青史的。
这难道还不算重用?
不算皇恩浩荡?
但因为,这些人曾经得罪过太上皇,弘历直接宽赦自然不合适,需要整个官僚阶层都支持,才能形成物议公论,甚至需要官僚先提出来比较好。
这样,弘历才能以公论如此,而才在请得太上皇慈谕后,勉从所请,宽赦这些人。
所以,弘历才会在这时问群臣们的意见。
而弘历在御门听政上提出这事,还问群臣意见,也的确让很多同情谢济世、李绂、孙家淦等的朝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