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这里设了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的署木城,以接受这些上贡的皮毛,并给予赏赐,赏赐一些库页岛居民需要的必需品。
这种制度被称作“赏乌林”制度。
而这种制度也暗含了大清朝廷对库页岛居民的统治权,所以才没有直接以交易的方式。
为的就是通过上贡和对等赏赐的名义,让这里的居民日积月累的在经济交流影响下,接受大清的统治。
李绂作为兵部屯田侍郎,有参奏监督的权力。
而他的出现,也很好的维持了这一秩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但待在人烟稀少的庙屯,实在是太无聊了。
即便来到这里的汉民在积极的垦荒,也依旧让这里的良田远远比不上这里的天然丛林多。
李绂也就干脆在屯田闲暇之余,教起这里的孩子读书来,给他们灌输文字和礼教思想。
祖祖辈辈在当地生活的生女真、鄂伦春人、赫哲族人的孩子和迁移或流放至此的汉人孩子,一起听着他讲着最粗浅的课。
按理,这些人还轮不到他这位大儒来教。
可这不是无聊么。
再说,李绂也知道,皇帝肯定也是喜欢的。
而当地土著对这种儒学教育的吸引力,倒是无法抵挡。
因为他们很多还没有自己的文字。
甚至李绂还将弘历的新注音法在这里推广开来,以达到让这些赫哲族人、鄂伦春人的孩子尽快认识汉字。
毕竟,这些人没有在汉语的语境中长大,用之前的注音教学,教育难度会很大。
所以,在晚霞漫天的时候,李绂所住的奴儿干都司附近小院内,传来了读书声,只是读音有些生涩。
此刻,准备渡海回去的库页岛赫哲族等人,听到这些声音时,也不由得回了回头,露出好奇的神色来。
而徐本的家眷们在到达这里后,也因为听到汉音而惊奇地看向了李绂所住的原奴儿干都司衙门方向。
李绂也看向了他们。
为此,李绂朝他们走了来。
李绂先问向了徐本的侄子徐景熹:“你们是谁,从哪儿来?”
徐景熹是举人出身,即便一路餐风露宿的,面容显得非常憔悴,但也还是文质彬彬的,向李绂作揖后回答说:
“我们是钱塘徐家,家父现任宗人府丞,伯父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