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大学士,且从江南而来,奉旨迁居于此。”
李绂接着也从押送他们的官员手中接过了谕本。
李绂看了谕本后,微微一叹。
随后,李绂就对徐景熹说:“既来之,则安之;关外也很好,正好可以教化当地,而宣扬圣人之道。”
“学生谨记老公祖大人教诲。”
徐景熹为此躬身回道。
接着,李绂又说:“上面要求照原额赔给你们官地,但是现已开垦出来的,自然不能给你们,因为已经编户有主;只能给你们特林山下的未垦荒的地,你们自己雇人或自己开垦吧。”
徐景熹不由得嘴唇半张。
“不要太担心,这里的地,只要开垦出来,还是很肥沃的,虽然只能收一季,但特别高产。”
“另外,种出来的大白菜比别的地方要清甜的多,也更加高产,七月记得从当地农户手里买些种子种上,这里冬天漫长,没有菜蔬可买,都得靠这个过冬,你徐家可以得到的地多,还能多产些卖当地牧民和猎人,他们也很需要,甚至能拿这个抵税。”
李绂笑着安慰起徐景熹来。
徐景熹茫然不已。
但他只能庆幸自己徐家从官府手里得了不少折价的银子。
不过,他没多久就发现,这里的商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更喜欢实物交易,因为银子的用处有限,不只是银子,古玩玉器都面临没多少人愿意交易的问题。
除了白送外。
因为当地人非常缺食盐、棉花、煤炭、茶叶、胡椒这些生活物资,金银和古玩玉器即便换回去,不能立即解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交易。
要不然,清朝朝廷也不会在这里只收实物,同时也只赏赐实物了。
所以,徐景熹在这一刻无比想回到江南。
而他也几乎是哭着脸地看着官府给他徐家的茫茫沼泽与林地,问:“这怎么种稻谷、种大白菜?”
“那里的地很适合种大白菜,贵府就别种粮食了。”
“一来贵府的主仆恐怕都不会做田;二来垦荒要立即垦出田来,难度不小;三来,关外的人渔猎或游牧为生,所以食肉为主,更需要的是菜蔬,以避免食肉太多而导致脓毒流注之病,偏偏这大白菜在当地极高产,还能放很久,我们蒙人就靠他撑过整个冬天。”
“所以,我们蒙人最高兴的赏赐每每不是绫罗绸缎,而是朝廷每年给我们赏赐许多大白菜,那在我们看来,比赏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