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凯峰走了,悄悄走的。
就像是他悄悄地来。
最终带着哀伤和心痛离开,就像是一片真心付错了情。
张明浩则是开开心心的回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他和孙雯说是‘吹牛’,实际也确实有那么一点。
科研,哪有百分百?
任何研究都可能中途会卡住,技术突破也可能受到材料的限制,但不是百分百,也有八成以上的信心。
最终敲定的是两年期限,出现研究卡住的问题,有足够的时间想其他方法来解决,完成几率就是九成以上了。
国人讲究诚信,诚信为本,说到就尽量要做到。
张明浩边走着,边想着谈判时的发挥,也不由得为自己点个赞,以后谈项目还是要这样,话要尽量往大处说,不能什么都实事求是。
如果当时说八成的几率能完成研究,对方可能就会找到话头,然后可以趁机压价了。
一千八百万,比预计还多出不少。
他的预估是一千五百万,再少一、两百万也能接受,经费已经足够用了。
经费谈的多,好处就太多了,实验上最直接的就是‘材料不限购’,能大大方方的做研究,还能有多的经费制造‘新型隐形球’这样的产品。
另外,也能给项目参与人员多发津贴。
每个人能拿到更多的津贴,工作动力也更足。
等张明浩回到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事情就已经传开了,朱炳坤、陈帅等人都围了过来,“听说你谈刚下了一千八百万的项目?”
“真有啊!”
“光所那边说的,我刚听说,还以为是假的,将近两千万啊,可惜是光所的项目……”
“不只是一千八百万,资助时间也只有两年,两年、将近两千万,一年一千万啊!”
“这么多钱要怎么才花得完!”
周围人叽叽喳喳的说了一通,最后朱炳坤哀叹着总结道,“想有大项目,还是要有科研环境!”
“光所是重点机构,比我们强太多了。”
实验室环境是很大的限制,申请到张氏现象的机制研究已经是极限了。
这还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张氏现象。
如果是其他领域,比如高温超导机制研究,上级部门根本不可能批,批了也根本做不了。
朱炳坤、陈帅等人,讨论的内容也变成了新实验室。
等新的实验室建造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