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刘备如众人之愿走了。
不仅走了,还留下六千西园军!
何进与袁隗当即便有了共识:
曹操、袁绍、淳于琼三人返回西园军继续担任典军校尉、中军校尉、右校尉;
何进之子何咸出任上军校尉,救了何进一命的潘隐出任下军校尉;
夏牟、赵融、冯芳三人则因支持刘辩继续担任左校尉、助军左校尉和助军右校尉。
由此一来,驻扎在洛阳的兵马大半为何进与袁隗掌控,二人又同录尚书事,一时之间,威震群臣。
洛阳政局的短暂和睦,刘备并不在意。
暴风雨来临前,必然会有短暂的宁静。
刘备更在意的是:如何才能在天下大乱前尽可能的掌握话语权。
数日后。
刘备抵达函谷关。
登关而上,俯瞰东方,刘备不由心血澎湃,念起了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这首《古风》正应了刘备的内心写照。
“自离洛阳后,大哥的心情是一日比一日好,每日都在吟诗,这加起来都超过三十首了。大哥这是背着俺们读了多少啊!”张飞凑到关羽面前,低声道。
关羽抚摸美髯,眼中满是对刘备的崇拜:“听闻大哥当年在卢师门下,常有卢师私下授课,惹得一众门生对大哥羡慕嫉妒。大哥读的书,恐怕早就破万卷了。”
一旁的许攸听得奇怪,也凑近问道:“关司马、张司马,听你们之意,刘使君这一路走来所吟诗赋,都是书上看来的?”
张飞笑道:“那肯定啊!俺大哥很早就说了,他不会作诗,只会背诗。什么古风三百首,乐府八百句,还有诸如诗品、诗话、词话等等,都是在卢师门下求学时看到的。”
许攸听得有些懵。
古风三百首?
乐府八百句?
诗品、诗话、词话?
为何我从未听闻?
卢尚书治学也不以诗赋闻名啊?
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了?
由于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读不了几本书,别说许攸了,就算让蔡邕、郑玄来了,也不敢保证刘备没读过这些书,多半会怀疑卢植是不是得到了孤本诗赋让刘备背诵。
否则人再厉害,难道还能在习文练武的同时,自创诗千言赋万语?
就算郑玄也只敢自诩是注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