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的好处则是:张飞营中军士,发现张飞甩鞭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这些细微的变化,刘备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追随刘备的文武,多多少少在性格上都会有缺陷,德才兼备没有性格缺陷的本就少,即便有也未必会追随刘备。
刘备一直都在设法通过习文练武来引导众人,以求尽可能的减少性格缺陷对军政事务的影响。
行至渑池时。
前去河东送信的刘辟和何曼正好返回。
“禀主公,我等幸不辱命!”刘辟自怀中取出董卓的回信,又道:“董并州有回信在此。”
刘备取信一观,信中大意即为:董卓在陕县恭候刘备。
果然上钩了!
董卓征战多年,屡立大功,虽然拜将封侯,但始终得不到信任。
去岁朝廷欲征董卓为少府,想借此免掉董卓的兵权,但被董卓以“麾下湟中义从、匈奴士兵拦车阻拦哭求不要抛弃”为由拒不奉命。
如今为并州牧,按道理要将兵马移交给皇甫嵩,但董卓又以“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抢着为我卖命”为由,将兵马带走。
虽然不认可董卓的为人和私德,但在拥兵方面,刘备与董卓的观念是一致的。
对朝廷而言,董卓令人担忧。
对董卓而言,有兵才能保命。
尤其是方今乱世,朝廷腐败,既定的规则早已被破坏,一群朝廷朽木去指责边郡将军拥兵自重,未免太无耻了。
董卓上钩,刘备也不再耽误时间,催军速行。
到了四月二十五日,刘备抵达陕县。
探得刘备旗号,董卓遂引牛辅、董越二将及精骑千人,出城十里相迎。
“久闻刘雍州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某有礼了。”董卓那如洪钟般的声音远远传来。
刘备定睛一看,却见董卓生得极为雄壮,单论体型,并不弱于关张赵典。
“史载董卓力大无双,常佩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能左右开弓。今日一见,果然是熊虎之士。”刘备暗暗惊叹。
不止刘备惊叹,随行左右的关羽、张飞同样面色凝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若是常规切磋,以关羽、张飞的武勇能占上风,但要战场厮杀,胜败却是难料。
与常年在边郡作战的董卓相比,关羽、张飞的战场经验及见识委实太少了。
许攸的目光则在董卓左右快速扫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