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刘虞还在洛阳时,就与袁绍关系匪浅。
故而刘备董卓持密诏废弘农王立陈留王时,刘虞也轻信了袁绍,笃信刘备董卓是矫诏,并表态支持袁绍讨伐刘备董卓。
而今弘农王又死在了洛阳,又加深了刘备董卓的矫诏嫌疑。
袁绍笃定刘虞不会拒绝,遂向韩馥提议拥立刘虞为帝。
之所以选择刘虞,除了刘虞的身份和名望外,更重要的是刘虞为人虽然宽仁但不谙武事。
若要讨平天下,就得依赖袁绍。
袁绍连女儿都准备好了,只要刘虞肯同意应命称帝,就会将女儿嫁给刘虞的儿子刘和为妻。
今后这朝廷,袁绍就是新皇之下第一人。
韩馥本就是袁氏门生,亦想更进一步,提议道:“可再给袁术、张邈等人去信,就言当今天子实非先帝之子。”
“我等打算效仿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诛废少帝迎立代王故事,再论刘虞的功德治行、华夏少二,当今公室枝属无人能比得上刘虞。”
“光武帝距长沙定王五世,耿弇、冯异劝其即尊号,卒代更始;而今刘虞乃东海恭王的后代,与恭王也相隔五世,此与光武帝情况相同。”
“又有术士夜观天象,四星会于箕尾,可传谶语‘神人将在燕分’;再谎称有人得到玉印,文曰‘虞为天子’;更言代郡有两个太阳,乃刘虞代立的征兆。”
韩馥洋洋洒洒,直接将拥立刘虞的法理也言明了。
虽然造谣刘协非刘宏之子太无耻,但韩馥可不管无耻不无耻。
正史未必真,野史绝对野。
更何况,支持刘虞为帝的人也不在乎真假,只要有名义就够了。
袁绍对韩馥的支持也很满意,许诺道:“若能以刘虞为帝,今后我为车骑将军,韩兄可为司徒。我负责扫平不臣,韩兄负责统率百官。”
韩馥更是得意:“袁公客气了,我受袁氏恩遇方有今日,此皆乃我分内之事。”
而在心底,韩馥却是另有想法:以我韩馥之能,难道不能扫平不臣?
不过眼下需要跟袁绍合作,即便要争权也得等刘虞同意称帝,故而韩馥也只是将这心思藏在心底,并未表现出来。
将细节商议妥当后,袁绍和韩馥又选了前乐浪太守甘陵人张岐等人带着提案去涿郡寻刘虞。
假使刘辩没死,刘虞必会怒斥张岐等人不忠不孝,是在心怀逆谋、玷污忠臣。
而今刘辩死了,张岐等人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