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吃饱了就想砸锅?
杨修没有再劝杨彪。
知父莫如子,杨彪心头怎么想杨修很清楚。
在看到杨彪的固执后,杨修默默接下了出使袁术的任务。
只不过在心底,杨修却是有别的想法。
杨修想要追求更高级的趣味,不愿因为杨彪一时兴起就背上污点而只能日复一日的束缚在弘农杨氏的框架约束之内。
更何况,去执行一件极大概率会失败的计划,杨修感觉智商被羞辱了。
故而。
在离开府邸后,杨修转了个弯儿,就寻到了尚书仆射贾诩。
“哦,你想行反间计?若论辈分,袁术应该是你舅父。”贾诩的语气不疾不徐,令人听不出喜恶。
“是表舅。”杨修纠正道:“昔日袁氏众人因袁绍袁术反叛而下狱,若非皇叔力保,袁氏死的就不只有袁隗袁基父子了。”
“皇叔欲改大汉四百年积弊,却又不愿多造杀伤,论壮志论仁义,皇叔堪称当世第一人,我甚为敬佩。”
“而今家父不识大势,又执着于杨氏家族累世三公的名望,欲与皇叔为敌,我虽劝谏但家父执拗。”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自诩才智,亦识大势,不愿家父因一时执念而犯下大错,愿替家父戴罪立功,助皇叔一臂之力。”
看着杨修那脱口而出的理由,贾诩亦不由暗暗惊讶:此子虽然年少却能断大势,非常人也。
夸归夸,贾诩也不会因为杨修说了几句好话就轻信杨修。
既是为刘备守洛阳,就必须谨慎。
焉知杨修不是故意如此?
“我只看结果。”贾诩语气不变:“人,肯定是得死上一部分的。不死人,就不能震慑宵小。不过皇叔一向仁德,不喜欢多杀伤,故而我用计时也会有所收敛。”
“你能识时务,我很欣慰。如此一来,我就不用杀伤太多。你应该感到庆幸,你今日举动,至少救了一半人。”
虽然贾诩的表情语气都很儒雅,但杨修还是感到一股难言的寒意。
贾诩这话就是在暗示杨修:没有你告密,我也能将生事的人杀了;你告密,反而让我无法杀太多人;故而你的反间计得让我满意。
杨修亦不由心头生寒。
就这,还叫有所收敛?
那你不收敛的时候,岂不是血流成河?
“谨记教诲。”杨修的姿态放得很低。
贾诩并没有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