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学术报告厅,何凤山站在台上,新华社社长穆青和刘一民、校长丁石荪坐在台子一侧,下面的人能够完整看到四人的交流。
穆青之所以过来,是想对何凤山做一下采访。
何凤山双手扶着演讲台,讲起来满面红光,精神焕发。他谈论着自己当外交官的历史,从湘省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如何通过努力学习走到德国慕尼黑,最后成为了一名外交官。
“我深切的明白,学习不只是靠个人的智力,还要靠个人的毅力。当你决定成功的时候,你才能成功。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保障,我能做的就是一直往前跑,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我没有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外交官,我刚回国时是HUN省军阀何健的秘书。32年回国,我在何健身边待了三年。
这三年里,我看到GMD高层纸醉金迷之时,我内心不禁升起疑问,食不果腹是真的存在吗?当然,我确信真的存在,可为什么这么多人视而不见。”
何凤山在叙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顺带将自己做外交的经验夹杂在其中,有得意之时,也有失落之时、愤懑之时。
在何凤山说话的间隙,穆青有时候会提问一句,不过目的大多是拓展何凤山的话题,而不是让对方回答问题。
如果此时真的当一名咄咄逼人的记者,提问很容易打乱何凤山的节奏。
“同学们,你们认为外交是什么?”
下面的学生回答各种各样,何凤山说道:“外交不是一群人讲外交辞令,不是相互辩论,而是实力的比拼。你背后的国家有实力,哪怕你在会议室里坐着不说话,对方也会率先坐不住。要是你实力不够,纵使你嘴皮子磨破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弱国无外交,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同学们,很幸运,我看到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起来。或许在世界上,她经济体量还不大,军事力量还不强。但现在的中国,就是一个大国。英国敢因为马岛跟阿根廷开战,但它不会为了香江跟中国开战。
他们在谈判桌上叫的再凶,最后还是得乖乖的把香江还给我们。
是英国变了吗?是世界变得更热爱和平了吗?不!都不是!是中国变了。这世界从来没有变,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听到何凤山的话,台下掌声如雷。刘一民和丁石荪、穆青三人也忍不住在旁边叫好。
等何凤山讲完,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站起来提问。问题五花八门,何凤山回答起来游刃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