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做工精巧,色泽鲜艳,栩栩如生,但显然价格不便宜,她买不起。
北宋很流行悬丝傀儡——提线木偶,不光瓦子里有各种表演,每逢节庆,更是有许多教坊里出名的弟子演出,老百姓都能看!
“这悬丝猫儿怎卖?”
货郎是个满脸笑的老头儿,“二十文。”
“忒贵!十文卖不卖?”
“十文不卖。”
黄樱笑道,“你这猫儿颜色也褪了,木棍儿也霉了,不知放多久了,十文钱还不卖?再等到雨天儿,更没成色,十文都卖不了呢!”
老头拿过来瞧了一眼,“小娘子多少添些。”
黄樱摸出十一个铜子儿来,笑眯眯的。
老头:“罢,罢!”
黄樱喜滋滋地将小猫儿放好。
何时能真养只猫儿就好了,小家伙们定很喜欢。
她挑起担子,不敢多逛,到了王家磨坊门口,探头瞧了瞧。
这可是间大店,跟她前几日买麦面的小面铺不一样。
光听名儿,便知这家经营磨坊,面粉都是自家磨坊产的。
汴京城里统共也没几家水磨坊,这王家磨坊便是其中之一。
这可不简单呐。
东京城里的磨坊,像他们院里戚磨家的小作坊,都是石磨、驴子拉,产量很低,一般供应小面铺。
戚磨家收了定金,又遇上粮价上涨,本就赔得厉害,那些面铺又怕他们反悔,都催着交货,一时间哪里生产得出来呢?戚磨家一急,听人怂恿,与另一家汴河边的磨户伙同,在夜里偷引了汴河水,偏被人告发了。
汴河乃北宋大动脉,官府对水资源管理很严,水磨经营资格可不容易获取。
这头一道,汴河边建大型磨坊,光钱就不少;再者,得与都水监相熟,拿到水引才行。
这钱和权,两头都要占。
她进了面铺,店里人很不少,掌柜模样的中年男子皂衫角带,在拨弄算盘。
她自个儿担着担子瞧瞧看看。
富裕人家吃的“上白面”最是精细,反复研磨多次,数十次过筛,不含一丝儿麸皮,几乎与她空间里的白面细度差不多。一斤要二十文。
这种面粉一般做贵价糕点才用,那些糕饼铺子价都贵。
再者就是“头面”,细度就要次于上白面了,但也是极好的麦面,麸皮不多,一斤十文。
她前几日买的便是这种。
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