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的农村小水利,改善了沙壤的产出,再加上已经可以通过大量人工河道来蓄水排洪,这时候的水浇地面积大大增加。
这个时期,白面馒头就能大胆吃了,只是还没有到无所顾忌的程度,毕竟黄河泛滥的恐怖记忆,还在停留在当时的人脑海中。
不过第二个十年的时候,“挑河”这个动员,就从紧急改善,向更加细密的农业灌溉转移,彭城市的粮食增产第二高峰,就是第二个十年的最后三四年。
此时的老头子已经离开了部队,也没有再去过彭城,更遑论丰邑。
只不过那会儿有上工的老乡,托了一个村里的文书,写了一封信寄给了张气弘,希望弄点儿化肥,看看这化肥到底是个什么物事。
老头子好不容易就整了一拖拉机的化肥,也不多,十袋五百斤。
当然,也不少。
能搞到这么多化肥,在当时来讲,老头子也算是个神通广大的人。
实际上嘛,不过是老头子在厂里攥着铁锹跟厂长对峙,叫上了十几个老兵一起干了一票。
最后也没啥事儿,反倒是当时的暨阳县所在公社,专门写信表扬了一番……
那会儿还没有沙洲市呢,还得往后稍两年。
这些经年往事,老头子在乡下吃完饭时候总是讲,从张正东小时候就开始念叨,到张大素、张大安等等小辈陆续出生,这才转而跟小辈们念叨。
不过,这些自家老子的人情往事,张叔叔还是心中有谱的。
戆卵归戆卵,脑子还是正常的。
就是现在容易把天给聊死。
“去年搞合乡并镇,丰邑县这一片是多大规模?”
张叔叔话头一转,突然问起了好像不相关的事情。
还处于错愕中的几个人赶紧把脑袋里有的没的抛开,先应付好了眼前这位不着调的张主任再说。
“陈庄乡改成了陈庄镇,合并了周围一个半乡,总人口超六万了。”
“六万……”
听到了这个数字,张正东掏出自己的小本本,翻开到了其中一页,那是一份特殊的查询表,手指点了又点,在其中一行敲了敲,然后道:“五百亩地,六个年级算二十个班,上下浮动五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五十个学生。”
“啊?”
“张主任,这……这从何说起啊。”
“张主任,是不是再看看?再看看?”
太草率了吧。
你掏出一个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